較低的投入水平決定了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此外,國內IT廠商并不能完全滿足企業信息化需求。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我國最先實現市場化、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之一,紡織行業的信息化起步早、應用面寬,具有廣泛基礎。
但是,地域、行業、企業的差異性以及發展不平衡性等特點,決定了我國紡織行業信息化目標需求的多樣性、推進步驟的漸進性和實施過程的艱巨性。不久前在接受采訪時,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迪表示:“從整體分析,紡織行業信息化水平在我國制造業中處于中游地位?!?
低投入制約信息化發揮潛能
2008年年底,AMT咨詢公司服裝企業研究中心對國內500多家服裝企業信息化現狀進行了一次調研,結果顯示,90%左右的企業在全力打造適合自己的信息化平臺,試圖依靠信息平臺的優勢來降低生產成本、縮短反應周期或者加強終端控制能力;剩下的企業也在思考如何采用信息技術提高績效和管理水平。
然而,AMT咨詢公司服裝行業總監葛星告訴記者,單從國內服裝企業的信息化投入與銷售收入比例來看,85%的企業低于1%,10%的企業達到了1%-2%,5%的企業達到2%以上。而國外服裝企業的信息化投入至少要達到銷售收入的2%以上,領先企業甚至達到5%-10%。“較低的投入水平決定了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信息化建設狀況并不盡如人意?!备鹦钦f。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信息技術在紡織行業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管理信息系統(包括制造資源計劃、企業資源計劃等)、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紡織電子設備儀器自動監測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等方面。
盡管很多紡織企業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但信息化的潛能并未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用友軟件行業與售前咨詢總部服裝業務部行業總監辛小箭表示,與電子、汽車等行業相比,紡織行業信息化整體水平還很低。企業信息化主要集中在比較初級的方面,比如財務、OA(辦公軟件)等。像ERP(企業資源計劃)這種全面整合的信息化軟件的使用率還很低。即便使用了也是“支離破碎”,沒有將信息整合起來,還存在一個個“信息孤島”。
吳迪告訴記者,就紡織行業信息化的現狀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企業對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第二,企業信息化人才嚴重短缺;第三,缺少適于行業應用的軟件產品;第四,缺乏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
對此,上海環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福根強調,堅持兩化融合,加快信息化建設是我國紡織行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其產業結構調整,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吳福根認為,紡織行業企業進行創新,要具有對多元化市場的洞察力,要善于預測。紡織行業企業的創新能力體現在生產管理效率、成本控制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市場運作能力等方面,這些都必須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紡織行業企業只有運用信息化技術,對研發、生產、營銷、管理等方面進行規范化,進行綜合性的科學管理,加強橫向部門的溝通,以及縱向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才能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業規范化管理體系,增強企業競爭力。
IT企業尚不能滿足信息化需求
“紡織行業用戶有信息化的需求,但是國內IT廠商并不能完全滿足;國內IT廠商有自己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用戶卻不買賬?!闭遭x策管理咨詢合伙人呂謀篤表示,“這些問題在國內紡織行業非常普遍。”
鄂爾多斯集團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外IT廠商并沒有專門針對中國用戶開發生產、操作的工藝軟件,只有電腦軟件和隨電腦配套銷售的設計軟件,針對中國設備可以導出的工藝軟件所具備的功能都被屏蔽了。而且這些軟件價格昂貴,國內企業無法承受。據了解,國內也有一些IT公司在嘗試著做這類軟件,也研發出一些產品,但只具備一些普通和常見的功能,缺乏稍微復雜和高級的功能,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吳迪也強調,紡織行業目前缺少適于行業應用的軟件產品,“大多數ERP廠商不能提供適合紡織各個行業應用的軟件版本”。
談到信息技術在紡織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吳福根告訴記者,CAD(計算機輔助設計)、自動控制系統、織物組織、印花圖案設計和分色描稿、電子繡花、服裝設計和排料、電子測色配色等信息技術,目前主要是在單個部門進行應用,未來將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形成企業信息一體化。
他認為,管理信息系統是紡織行業IT應用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這部分內容今后應用范圍最廣,對提升企業管理效益最有價值。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單個節點上的企業信息一體化后,如何形成產業鏈的信息鏈,形成網絡“虛擬產業集群”效應,這樣不但能有效降低企業內部的管理成本,還能降低企業間的協作成本。其將有助于我國紡織行業實現從OEM(貼牌代工),到ODM(委托設計生產),再到OBM(自有品牌),走上不斷推進產業升級的良性發展之路。
吳迪則指出,我國紡織行業信息化水平與國外的差距除了表現在前端的產品設計上之外,還表現在后端的品牌和營銷上。呂謀篤也認為,銷售端的信息化確實是難點,紡織行業的價值鏈競爭需要銷售端的信息化支持,產品越高端,對銷售信息化的要求越高。在他看來,中國的紡織行業信息化公司若想取得突破,做營銷平臺和電子商務其實是很好的切入點。據葛星介紹,隨著淘寶網等電子商務模式的興起,我國半數以上的服裝企業都在計劃建設電子商務平臺,以降低銷售成本,提高銷售業績。
另外,目前紡織行業對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研究還遠遠不夠。鄂爾多斯集團曾考慮在生產交接中使用RFID技術,但是在國內還沒有找到在性能、價格和穩定性方面都能讓其接受的成熟方案。國內產品要么是價格高,要么是掃描識別率和穩定性存在問題,比如近距離掃描時會出現漏掃。羊絨產品價值較高,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然而由于成本問題,RFID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應用還不廣泛。但RFID未來發展前景依然被各方專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