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再次將目光聚焦到智能科技裝備上,“機器人革命”得到深入探討。
“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體組組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院長趙杰指出,我國機器人市場井噴時代已到來,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已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機器人產業要攻克關鍵技術,與市場需求有效結合,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
機器人對能源裝備升級不可或缺
近年來,機器人應用領域不斷擴展,能源裝備業更是不乏機器人的身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能源裝備自動化是利用先進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開發煤炭、電力、油氣及其他能源行業的各種自動化裝備。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機器人技術在油氣領域運用的典型包括抓管機器人、自動修井機、自動鐵鉆工、液壓鉆機管處理機器人等,能替代人工在惡劣環境下工作,提高安全性;運用到煤炭領域的自動制樣系統,能按照程序自動完成一系列輸送和制樣過程,減少人為誤差,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電力領域,國家電網公司電力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的變電站設備巡檢機器人、高壓帶電作業機器人等,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效支撐。在新能源領域,ABB緊湊型高速機器人可處理硅片和太陽能電池,工作范圍超過3米的大型機器人可處理太陽能電池組件等主要部件。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看來,“機器人革命”推動了機器對腦力勞動的替代,其影響不僅限于工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更在于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工業生產方式下產品成本和產品多樣性之間的沖突,使工業產品性能顯著改善、產品功能極大豐富和產品開發周期大幅縮減,對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核心技術缺乏導致機器人產業大而不強
據了解,2013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然而,機器人大國是否意味著機器人強國?
數據顯示,國外機器人品牌占據了國內市場的90%,國內機器人企業數量雖多,但占有的市場份額卻不到10%。
針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現狀,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社會關注度已達到一個歷史最高點,伴隨著我國企業對于機器人需求量的不斷加大,國際機器人巨頭都將其未來市場定在了中國,然而絕大部分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在本土企業未掌握核心技術時,國外企業將產品高價賣給國內,而一旦本土企業開始掌握技術生產機器人時,國外巨頭又紛紛惡意降價,尋求以價格戰將我國機器人扼殺在搖籃里。缺乏科研積累、政府政策引導、盲目投資等,讓許多機器人小企業苦不堪言。
對于我國機器人產業面臨的問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說,國產機器人與發達國家機器人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產品質量和壽命上不去,國際品牌知名度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不在核心競爭力上有所突破,“幾年以后,我們估計又會重復一句已經變成陳詞濫調的話,‘中國是機器人大國,但不是機器人強國’。”中國投資咨詢產業咨詢部副經理馬楠如是說。
如何成為機器人強國?
“工業機器人一定要迎頭趕上。要盡快提高機器人的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搶占市場先機。”王瑞祥強調。
針對做強我國機器人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指出,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心任務是,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制造技術,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的工業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痉稇?。
據記者了解,我國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2013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意見》。今年3月,工信部又召開了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會。為了使我國成為機器人強國,工信部確定了以下主要任務:一是顯著提高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根據重點領域需求開發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攻克關鍵零部件技術,并形成生產力,使創新資源和要素能夠有效匯聚和深度合作,明顯縮小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二是培育產業集聚,建立以工業機器人主機企業、系統集成為牽引,零部件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骨干企業,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田苗教授表示,對于機器人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來說,正面臨著我國機器人發展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機遇和挑戰。提高我國機器人整體實力,必須從產業鏈上下功夫,提升減速器、電機等核心零部件水平,加強機器人企業間的合作,實現共贏。
此外,在2014年科學技術部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年度大會上,聯盟秘書長徐方表示,該聯盟已經形成了從政府頂層設計到實際用戶需求的政、產、學、研、用一套完整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聯盟內成員將結合自身優勢開展聯合攻關,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并將技術成果進行市場化轉變,從而不斷提升我國機器人技術水平,促進機器人產業長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