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船舶報
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十三屆中、日、韓、歐、美(JECKU)造船專家預備會上,來自世界主要造船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針對全球造船業發展的各方面情況提出各自觀點的同時,還帶來了大量行業統計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不僅能了解全球造船業發展現狀,更能對未來國際船舶市場發展的大趨勢作出一定的判斷,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目前,世界各國造船業發展情況差異較大,面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對于日本船企來說,雖然在日元貶值上受益不小,但受制于勞動力匱乏、配套設備短缺等因素,目前的生產經營陷入窘境。日本造船工業協會(SAJ)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開始,該國從事造船業的人員數量逐年減少,目前僅有4萬多人,造船完工量也逐年下降。韓國船企雖然不存在勞動力短缺問題,但在其主要發展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務領域卻屢遭挫折,不僅在現有建造項目上出現大幅虧損,在訂單承接上今年年初以來也“敗走麥城”。韓國造船協會(KOSHIPA)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韓船企手持海工裝備訂單總額同比減少近75%。歐洲船企的情況相對較好,因為其產品結構在過去的十多年發生了明顯變化,目前手持訂單中,客船的占比超過40%,海工裝備占比超過30%,充分體現出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船舶產品占主導的特點。美國船企則因受益于頁巖氣開發規模擴大以及《瓊斯法案》的實施,近年來在商船建造領域獲得持續發展。中國船企的情況不容樂觀,不僅存在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還要面對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
雖然目前全球造船業整體上處于市場周期性低谷,但綜合分析各國造船業發展情況不難看出,決定船企發展前景的因素不只是手持訂單的多少,更在于其能否順應市場發展的潮流,充分發揮自身長處,打破發展瓶頸,獲得更多領先于競爭對手的優勢。正如一則寓言故事所說,兩個人在叢林中遇到一只饑餓的熊,決定生死的關鍵因素不是他們能否比熊跑得快,而是兩個人中誰跑得更快些。從行業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船企目前相對于其他主要造船國家的企業而言,主要優勢仍是人力成本,但在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上存在短板。因此,我們要想跑贏對手,必須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基礎上,縮小在其他方面與世界先進造船國家之間的差距,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