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經濟日報》
當前,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微妙,中國經濟處于爬坡過坎之期,經濟增長背后的“生態瓶頸”日益加大,收入水平提高帶來了城鄉差距的拉大……面對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高屋建瓴,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一系列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構想、新舉措,成為中國經濟戰略新熱點。不僅立足解決當前問題,還要解決長遠問題,體現出黨中央的高瞻遠矚。
區域協調發展是新常態下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國內外聯動,區域間協同,外部協同與內部協同并重,把區域經濟規劃擴大到跨市、跨省乃至跨國,力圖使生產要素在更大的空間內進行流動和組合,為區域協調發展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建立,賦予了全新內涵,注入了鮮活動力。
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而發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要加大向西開放,在中西部腹地創造一些新的主導地區,創造一些新的國家級增長極,使這些地區成為支撐未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新動力。同時,要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打破區域分割、各自為政,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走上持續、協同發展的路子,打造中國區域經濟的“升級版”。
區域協調發展是體現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途徑。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實現一方水土、一方經濟與一方人口的協調,讓各個地區都以自己的優勢資源為后盾參與國家的經濟活動,讓中國經濟發展逐漸均衡,以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公平、平等、共享角度切入區域協調發展,重視中西部落后地區,重點扶持貧困地區,釋放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生態文明建設是區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強化生態文明的理念,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引入到區域發展、國土開發、城鎮化中來,融合到空間區域層面上來。
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統籌多層次區域開放與對外合作。不僅包括對國內的開放,也包括對國外的開放,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比如“一路一帶”的構想,就是國家之間的區域大合作。在加快區域發展過程中加入國際視野,從國際發展的大環境看中國的區域發展,把中國的區域發展與國際上的多方資源配置結合起來,有利于推動中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把我國對外開放提升到一個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