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這一天,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在全院領導干部和科研骨干大會上宣布,中科院正式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
原標題:“率先行動”計劃:中科院再舉改革大旗
對于中國科學院人來說,2014年8月18日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在全院領導干部和科研骨干大會上宣布,中科院正式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
很多人不由得想起了16年前。那一年,中科院開始實施了一項試點“工程”——知識創新工程。那是給中國科技界帶來震蕩的一次改革,是中科院人歷經痛苦、矛盾而走向階段性輝煌的一次改革。
如今,中科院又一次率先改革。他們提出了“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在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有的骨干引領作用;第二步,到2030年左右,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目標,為把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歷史又一次把科技體制改革的大旗交給了中科院。
總書記的希望
去年7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中科院視察時,充分肯定了中科院60多年來的創新成就,指出這是一支黨、國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賴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習近平要求中科院“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四個率先”為中科院乃至全國科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應該擔負起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廣泛調研 數易其稿
面對總書記的囑托,面對歷史的期待,中科院黨組謀劃著再一次改革奮進。
中科院黨組決定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其研究制定工作歷時近一年。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白春禮的直接領導下,有關同志在認真分析形勢、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率先行動”計劃的總體框架,并在黨組擴大會議上作了專題審議。
中科院秘書長鄧麥村回憶,今年以來,中科院黨組通過全院工作會議、系列座談會、專題研討會、院長信箱等多種方式和渠道,征求意見和建議,下屬研究所領導和一線科研、管理骨干約800人次參與了研討。3月份,中科院領導還專門聽取了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農業部、教育部、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總裝備部領導的意見。白春禮院長先后在上海、北京、昆明、沈陽、廣州等地主持召開了一系列座談研討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中科院黨組在認真研究、吸收院內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不斷充實、完善“率先行動”計劃,數易其稿。
7月7日,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科院的“率先行動”計劃。此后,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劉延東副總理作了重要批示,對“率先行動”計劃給予充分肯定,并對組織實施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四類研究機構分類評價
率先行動計劃根據中科院的實際,提出建立四類研究機構:一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組建若干科研任務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的創新研究院;二是面向基礎科學前沿,建設一批國內領先、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卓越創新中心;三是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國內外開放的大科學研究中心;四是依托具有鮮明特色的優勢學科,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研究所。
未來的中科院將不會用一種評價體系衡量四類研究機構。“依據四類科研機構的不同定位,中科院將建立分類管理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白春禮說,要對不同類型科研機構實行分類指導、分類支持、分類評價,建立和完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
創新研究院以滿足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政產學研共同參與的理事會治理結構,以國家任務和市場為主配置資源,以應用部門和市場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卓越創新中心以學術水平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行政系統與學術委員會相結合的治理結構,以擇優穩定支持為主配置資源,以國際同行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大科學研究中心以服務科研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行政系統和用戶委員會相結合的治理結構,以國家專項經費支持為主配置資源,以用戶和專家等相關第三方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特色研究所以學科特色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相應的治理結構,以按機構支持和項目支持相結合配置資源,以同行評價和相關行業部門、地方政府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不改革就會被改革”
穆榮平是中科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科技政策研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舉了一個例子:深圳的華為公司現在一年的研發投入有3百多億元人民幣,比中科院整個信息口的研究經費還要多。面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中科院的研究所怎樣才能保證研發技術領先?
企業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對科技的需求,都對中科院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白春禮說,知識創新工程以來,中科院在促進跨研究所跨學科合作、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組織開展重大創新活動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由于這些舉措沒有觸及體制機制的核心和關鍵,所以沒有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碎片化擴張等問題難以有效糾正,在中科院層面上也缺乏科技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果我們不積極思變、主動求變,就無法適應社會變革和科技發展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既是大勢所趨,更是形勢所迫,不改革就會被改革。”
在白春禮看來,這次改革最核心的就是研究所分類改革,也是這次改革的突破口。從長遠來看,它將涉及中科院組織體系和宏觀管理體制的深刻變革,涉及研究所的定位和科研方向,也涉及人財物等資源配置和運行機制的動態優化調整,其涉及面廣,系統性強,情況復雜,難度很大。
面對困難,中科院黨組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白春禮特別表示,在這次改革中,中科院將打破各種院內院外的圍墻,著力開辟“政策特區”和“試驗田”,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同時,帶動和促進其他方面的改革創新,逐步構建具有中國和中科院特色的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