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海日報
據1985年工業普查統計,青海省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的機械企業225戶,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33%;職工人數70192人,占全省工業職工總數的34%;固定資產原值116522萬元,占全省工業企業固定資產的30%。
這組數據充分說明了在20世紀60年代國家實施三線建設戰略時,我省建立起來的裝備制造產業曾有過的輝煌。但是,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省內大型軍工企業轉產、改制、關閉,民用工業受設備、資金、人才等影響發展緩慢,加之自身后續投入不足,造成技術裝備整體水平較低、產品研發能力不足和人才短缺,裝備制造業經歷了為期四年的大規模經濟結構調整及資產重組,發展受到較大影響。
培育:裝備制造業成十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
2000年,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我省原材料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實施了一大批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基本形成大工業發展格局,極大地拉動了省內機械設備、非標設備和維保運服務等的市場需求,裝備制造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特別是隨著國家將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工業發展戰略調整的重點之后,我省緊緊抓住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工業經濟總量規模迅速擴大的戰略機遇,積極推進裝備工業轉型升級,將裝備制造業作為十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重點培育。”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周平說。
通過采取整合重組、引進外來企業、推進技術創新等舉措,加強與省內石油天然氣、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等優勢產業的互補和相關保障關系,我省逐步形成了以數控機床、環衛設備、專用汽車和非標設備等為核心的特色裝備制造業體系并顯現出了新的活力。
數據顯示,“十二五”前三年,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2011年增長18.1%,2012年增長12.1%,2013年增長35.7%,發展勢頭強勁。助力:加強頂層設計打造產業集群
在實施裝備制造業振興中,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制定《青海省裝備制造工業園總體規劃》、《青海省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意見》和《青海省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了園區定位、產業布局和發展重點,出臺了產業扶持政策。正在形成園區帶動發展,建設西寧、樂都裝備工業園區,青海裝備制造企業和生產要素重新整合,打造產業集群,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綜合競爭力的發展架構和產業布局。
加大資金投入,設立青海裝備制造工業專項發展資金,三年來共下達資金15500萬元;有14個裝備制造項目列入工業“雙百”、50個重大工業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5.25億元,實施了青海裝備制造業服務體系建設和680MN多功能壓機機組、5000輛專用汽車改裝、石油鉆機、重大型數控機床制造搬遷改造等項目。
推動技術創新,實施國家數控機床專項5個,技術創新項目267項,完成并取得15項省級成果二等獎,完成新產品開發533項,保持了年均新產品產值占當年銷售產值38%的發展水平。同時,新增省級創新平臺6家,青海華鼎技術開發中心、潔神技術開發中心以及青海二機技術開發中心三家省級研發中心的建立都極大提升了青海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突破:實施重化工非標設備制造項目
一直以來,青海省裝備制造企業“兩頭在外”的問題比較突出。過去,青海省裝備制造業由于產品結構不盡合理,產品在本省市場的占有率不足2%,對本省區域經濟服務能力較弱。伴隨著青海省工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壯大,省委、省政府及時發現問題,引導支持裝備制造業為青海省煤化工、鹽化工等資源精深加工業提供非標設備。通過政府資金引導、加強工作協調等方式,不僅為裝備制造企業贏得了生存發展的空間,還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有效改善了青海省工業結構過重的局面。
在西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裝備制造園,以“青海裝備、裝備青海”為產業構建理念,我省引進結構件生產企業入駐園區,聯合青海華鼎、青海潔神集團等有實力的企業實現資源整合,加快打造非標設備產業集群,在降低設備購進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壯大我省裝備制造行業。
“10萬噸重化工非標設備”、“10萬噸重鋼結構”、“干燥、除塵設備”、“壓力容器、非標設備”等重點項目落戶裝備制造配套產業園。青海三四一九干燥設備有限公司通過上下游產業對接,為潔神集團生產污水處理設備;青海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與青海省鹽湖集團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對接,使得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建設的采購成本大幅降低。此外,通過開展設備融資租賃工作,扶助有需求和入駐裝備制造園的中小企業,提高了我省裝備制造業中小企業配套協作能力和裝備水平,為全面推動青海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去年,我省裝備制造業通過全行業對接,實施5類14個項目,簽約總金額達到7.11億元。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對接金額11.94億元。
超越:積極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青海康泰正在建設的680MN多功能壓機機組項目,以6.8萬噸多功能壓機和2.6萬噸制坯壓機作為主機的擠壓模鍛熱加 工生產線,具備擠壓、模鍛和多向模鍛三種功能,擠壓噸位遠遠大于目前世界上最大噸位的北方重工3.6萬噸擠壓機,模鍛能力也與目前世界上最大噸位的四川德陽二重8萬噸模鍛液壓機屬同一等級,是全世界第一臺大噸位、集多功能為一體的模鍛液壓裝備,為國內首臺首套應用于鍛造行業的多功能大型設備。
這一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項目建成后,產品覆蓋軍用戰機90%鍛件、民航機80%鍛件、大型異型軸類件和高品質鋼管,將填補國家對大口徑火電/核電用管的生產空白,提升我國超大型鍛壓設備設計、制造及安裝能力,提高我國難變形合金、高溫合金、高強度大口徑厚壁鋼管和鋼鍛件的生產能力。
此外,我省還超前籌劃和儲備延伸汽車產業項目,圍繞完善汽車產業鏈和提升主機及整車制造能力,正在積極洽談引進汽車曲軸生產線、寶馬發動機和電動汽車生產線等項目。
發力:裝備制造業實現快速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省制造業完成投資351.7億元,同比增長17.5%,對一般性工業投資拉動為14.1百分點,貢獻率為85%,成為我省工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資源深加工能力明顯提高。
通過不懈努力,青海潔神5000輛專用汽車改裝項目已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石油機械廠CYJ8—3—26HY(SW)數字化抽油機試制成功并進行了批量生產,填補了我省采油設備生產無整機的空白;青海康泰680MN多功能壓機項目計劃于2014年10月進行設備聯動熱試車;青海東大、恒業裝備等企業實施的5萬噸重鋼結構、非標設備加工和容器制造、干燥器和除塵設備等非標建設項目已相繼建成投產,形成5.2萬噸的非標設備生產能力。青海機床產品在國內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環衛設備形成了覆蓋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系統以及專用車系列產業鏈,千分尺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國際上占有一定市場份額。
裝備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最能夠代表一個地區的工業化發展水平。經歷了改革陣痛和恢復性發展,如今,我省裝備制造業培育出了專用汽車、環衛設備、石油機械等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