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領域應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但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形成統一謀劃、統一實施的推進格局,數據信息的作用難以發揮
在日前由農業部主辦的2014農業信息化高峰論壇上,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介紹說,我國圍繞農業信息化進行了有效探索,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領域,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農業信息化發展機制初步形成。他表示,要加大頂層設計,破除各自為戰的現象,解決資源浪費、低水平重復建設,推動信息化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盤點當前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一組組數據讓人振奮:3G網絡覆蓋到全國所有鄉鎮,寬帶在行政村的覆蓋率達到91%,寬帶接入農村用戶超過4700萬戶。全國涉農網站已達4萬多家,12316服務熱線已覆蓋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戶,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正在10個?。ㄊ校?2個縣有力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和區域試驗工程在北京等8省市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農產品電子商務年交易額已超過500億元。
在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合成看來,農業信息化有兩大特點:一是農業生產向智能化發展。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和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先后啟動實施,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全國共篩選出310項農業物聯網成果,涉及農作物“四情”監測、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農機作業調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
二是農業經營向網絡化轉型。近兩年在大城市郊區涌現出一批如北京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漢家事易等為市民提供日常生鮮農產品的電商企業,且勢頭強勁。目前全國農產品電商平臺已逾3000家,農產品網上交易量迅猛增長,涌現出一批“淘寶縣”和“淘寶村”。
然而,我國的農業信息化無論是與發達國家比還是與我國其他行業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目前農村仍有5萬多個行政村沒有通寬帶,擁有計算機的農民家庭比例不足30%,還有70%以上的農民沒有利用互聯網。目前,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試驗示范階段,信息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任務異常艱巨。
記者了解到,不少地方農業信息化創新人才缺乏,科研力量分散,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還沒有完全確立,面向農業的信息技術創新意愿不強、投入不足,導致農業信息技術的創新成果不多,科研與生產脫節。同時,農業信息化建設缺乏頂層設計,沒有形成統一謀劃、統一實施的推進格局,存在各自為戰的現象,造成資源浪費、低水平重復建設,信息孤島較為普遍,數據信息價值的作用難以發揮。
云計算、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傳統農業將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中國農科院信息所副所長王文生說,農業云計算與大數據的集成和未來的挖掘應用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大數據不僅為農民的農村生產和生活提供方便,還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通過這種“大數據驅動”的農業,必使得農民的生產活動變得更有效率。同時,基于大數據的分析,也能夠幫助政府有效監控各種農業政策的實施情況,及時糾正農業生產中的偏差和失誤。
“農業物聯網是個復雜的工程,總體處于試驗階段,既要重視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與現有信息化工作結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物聯網具有泛在性,但受資源和技術的限制,其發展應用應突出重點,要優先從基礎好、規?;潭雀叩男袠I入手。他認為,應在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生產過程精細管理、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等領域優先發展。
陳曉華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國將積極籌備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建設,促進農業經營信息化。主要包括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重點支持優勢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探索經營模式升級與配套信息化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市場的高效對接、各種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與技術的應用、農業經營大數據中心平臺的構建等核心工程項目。
摘自《經濟日報》,201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