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峰值提前10年來臨
比羅爾說,災難性的能源危機正在逼近,其原因是世界主要油田大多已過生產高峰。國際能源署最近對全球800多處主要油田所做的評估顯示,多數大油田已過產油高峰期。目前,石油生產的下滑速度幾近兩年前評估的兩倍。比羅爾認為,許多國家似乎并未意識到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預期,未來10年左右全球石油生產就可能達到高峰,這較此前大部分國家的預期提前了至少10年。
比羅爾警告說,石油需求迅速增長與供應停滯乃至下滑所引發的油價上漲,將可能令世界經濟復蘇受阻。他同時指出,到2010年后石油供應危機開始加劇時,少數擁有大量石油儲備的產油國的市場影響力將大大增強。他還說,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要依賴石油,因此能源結構的改變會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對此各國應早做準備。
今年6月,國際能源署曾表示,全球經濟增長與石油需求強勁回升的跡象正在消退。之后,該機構又在其最新月度報告中補充道,2009年石油需求可能有重大轉折。
石油將走向枯竭?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導致石油生產達到峰值有兩方面的可能性:一是隨著地質探明儲量的逐漸減少,全球石油走向枯竭;二是受目前的開采技術條件限制以及其他人為因素影響而導致石油產量難以擴大。
周大地指出,從地質儲量上來看,全球石油是否走向枯竭尚未形成統一結論。支持石油枯竭論的人強調的一個問題是,可替代逐漸枯竭的現有油田的疑似油田的數量很少。而反對者則認為,世界石油資源是豐富的,北極、深海和油砂都存在人類可以利用的大量石油資源。“我個人認為目前的石油產量‘峰值’漸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國際石油組織例如OPEC將石油當作其參與國際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從而人為地進行限產所致,并不能代表一種長久趨勢。”周大地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國際油價飆升的背景下,石油在自身所包含的經濟價值之外,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含義。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收率一室主任工程師孫剛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目前的確有一些油田產油量過了高峰期,但不代表這些油田的油氣資源就枯竭了。一方面,由于沒有能找到后續接替的技術手段提高已開采油田的采收率,一些老油田的開發潛力被忽略。即使采收率只提高10%,也意味著能多開采1.2萬億至1.6萬億桶。如按目前的消耗水平計算,這個量已可滿足地球50年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一些新油田的勘探工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未來發現更大更多油氣資源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因此,孫剛認為,石油產量逼近峰值的情況只是暫時的,隨著老油田采收率的逐漸提高以及新油田的不斷被發現,未來將不斷迎來一個又一個的產油高峰期。
高油價時代的選擇
周大地表示,無論石油資源是否枯竭,我們都將面對一個不爭的事實:廉價石油時代已經終結,需求的增長和開采成本的加大致使油價漲高將成為一個長期趨勢。
在此情況下,調整能源結構,不斷降低對于石油資源的依賴程度將成為各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周大地指出,中國政府目前正在積極實施的節約能源戰略正持續深入地推進。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替代形式,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10%,全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3億噸標準煤”的目標。另外,加緊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體系及商業儲備體系。這些都是應對可能到來的能源危機的積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