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住寂寞,抵住誘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中控都始終堅持做擅長并且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因為這是中控的使命。
浙江中控董事長、總裁 金建祥
21年, 對于歷史長河只是滄海一粟,但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卻可以算得上是從初期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對于中控而言,走過的21年,堅定夯實且刻骨銘心,碩果累累而又低調務實。日前,浙江中控董事長、總裁金建祥在“自主創新智慧未來——2014中國儀器儀表行業戰略發展研討會”的現場,對于中控的發展感慨萬千:“21年對于一家企業來說,是一個不長不短的時間。在外界看來,中控似乎是順利的、成功的,但其實這一路,中控走得并不容易。耐住寂寞,抵住誘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中控都始終堅持做我們擅長并且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因為這是中控的使命。”
回顧過往,充滿感恩
的確,作為為數不多的可以與國外知名企業競技的民族自動化企業,中控的發展早已不是簡單的關乎自身企業的事情,從某一種角度來看,中控被寄予了太多人的期望,她甚至承載了我國民族自動化事業的希望和明天。
中控誕生在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被外資企業絕對壟斷的時代。當時國外大的自動化廠商在中國一統天下,其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居高不下。此時國內尚未出現有競爭力的同類產品,大多數自動化公司作為國外公司的代理,從事著低附加值的勞動。自動化產業是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裝置的大腦和神經中樞,雖然其在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很小,卻能撬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美國,自動化產業占GDP的4%,但它影響和帶動了66%的總產值。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3年,13位年輕的教師走在一起,在浙江大學的一間簡陋辦公室里創立了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浙大中控的前身)。誰也沒有想到,他們用雙手打造的會是一個將被人津津樂道的民族自動化企業突圍外資壟斷市場的商業傳奇。也就是從這一刻起,其所承載的民族自動化的使命與責任根深蒂固地浸染在中控的每一個毛孔中。
其實, 中控的發展之路正是眾多優秀民族自動化企業發展之路的代表,懵懂中出生, 爭議中成長, 競爭中壯大……沒有前者可追,沒有經驗可循,沒有國家壟斷性的保護,一個完全開放競爭的市場,一個過度“迷信”國外品牌的市場,除了過硬的產品和服務,沒有任何其它可以打動客戶的心、可以打開市場的門!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的民族企業做到了,中控做到了。
縱有無數精彩,然而談及過往,沒有慷慨激昂,沒有熱血沸騰,金建祥唯一想說的是感恩。感恩曾經一路陪伴中控走來的領導、用戶、朋友,謝謝他們曾給予中控的巨大信任;更要感謝所有中控人,團結一心、兢兢業業、實實在在地打拼出今天的中控。
圍繞市場,持續創新
21年中,從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到成長為領先的自動化供應商,中控走過了不平凡的征程,而創新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視。對于中控這種技術型的公司而言,創新,是一種傳統。自成立起,中控先后取得了國產品牌在自動化領域的多個第一:第一個在中國推出無紙記錄儀;制定中國第一個工業自動化領域國際標準——EPA;第一個將國產自動化系統成功應用在大化工、大化肥領域;第一個獲得千萬噸大煉油項目……
無數的第一, 積淀為中控強大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采訪中,金建祥和記者分享,從創立時的13人到今年的4000人,中控打造了一支充滿夢想、開拓創新、勇往直前的優秀團隊,其中研發人員近千人,全員平均年齡33歲,是業界最具活力和創新能力的團隊。他告訴記者,中控已經具備行業核心競爭力及國際競爭的技術實力。中控的幾代產品始終在不斷完善,工業化設計和制造水平取得了質的飛躍。
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中控的自主創新始終圍繞市場需求。金建祥說,用戶主要關注DCS產品的三個方面,一是硬件要可靠;二是軟件要穩定;三是環境的適應能力要強。中控的DCS產品硬件返修率2013年達到了1.7‰,業界領先水平在3‰~5‰左右,這表明中控產品的硬件可靠性已處于領先水平。2013年,中控軟件研發的質量管理和保證能力已經通過了CMMI 四級認證,在國內也只有較少企業達到,今年很有可能達到CMMI最高的五級標準,這表明中控的軟件開發能力已經具備國際優秀品質,交給用戶的軟件產品是成熟穩定的;另外,中控產品的環境適用性,主要是電磁環境兼容性也全面達到了工業的三級標準,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都能穩定的工作,以上說明其DCS產品已具備國際優秀品質,中控的產品和服務贏得了用戶的信賴和尊重。正因如此,中控已經成為中石化第一大供應商,去年取得中石化市場份額的30%,今年因為拿到了中天合創這個世界級的大項目,將有望接近45%的份額。
積極轉型 不敢懈怠
如今的中控早已脫離了剛剛創立時的稚嫩,她變得更為飽滿,擁有了更為強大而豐富的內核。但在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今天,如若不改變,就是后退。金建祥深深地明白這一點。近年來,他開始著手在中控建立戰略導向的經營體系,圍繞“高端”、“國際”、“服務”、“藍海”四大戰略進行業務轉型,在這其中,金建祥特別提到了向高端應用的轉型。他表示,2006年,中控開始將整個重心從中小企業向大企業和大項目轉移。當時這個戰略決策,在中控內部并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做中小企業項目當時增長勢頭很好;而中控幾乎不具備做大型項目的任何條件——高端產品還沒有成熟、銷售人員幾乎沒有面對高端客戶的經驗、工程實施能力不足……把資源投入到大型項目上,很可能血本無歸。
但金建祥深知,中控沒有別的路可走:中國經濟最初的發展,是靠粗放式的增長,靠大量民營企業的投資,不顧環保、資源消耗,這種增長是難以持續的。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什么?是強調節能環保、規模效益,其結果必然是企業越來越大,生產規模越來越大,中控必須要適應這種變化趨勢。顯然,現在看來,金建祥的這步棋走得恰到好處。如今,中控的產品從中低端走向高端、從民品延伸到軍品,市場從國內拓展到國外,業務從單一的流程工業自動化領域,進入到新興的太陽能發電、建筑節能、城市信息化、數字醫療、機器人等多個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同行業首位。據統計,今年1~8月份,中控新簽定的訂單增長26.83%,用戶到款增長20.7%,利潤增長36.24%。 金建祥對這樣的成績感到滿意:“目前為止,今年我們主要的經營數據都在明顯增長,增長幅度也好過往年,利潤增長更是最近五年增長最快的一年。”
如今的中控早已脫離了剛剛創立時的稚嫩,她變得更為飽滿,擁有了更為強大而豐富的內核。但在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今天,如若不改變,就是后退。
2014年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項目的中標,更是為中控鼓舞了士氣。這個I/O點數達到了17萬的世界頂級煤化工項目,被金建祥稱為珠穆朗瑪峰級別的項目,他表示,這是對中控的信任和鼓勵,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非但不能松一口氣,反而壓力更大,決不能辜負用戶對我們的信任。
回顧21年的發展,中控是民族自動化品牌奮斗的縮影,創造的輝煌數不勝數,她就像是一面旗幟,成為了無數中國自動化人心目中的標桿。然而,金建祥卻說:“艱辛自不必說,成績也微不足道。21年對于一個立志成為百年老店、國際品牌的公司而言,僅僅是一個起點。未來,中控的路還很長,不可預測的風險和困難也許更多,但是中控知道自己的責任,也知道自己的方向,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一定會‘知則思為,不辱使命。’只有如此,中控才能走得更好!”
摘自《自動化博覽》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