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廣播網
央廣網財經北京12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近期日益復雜國際政治環境和如火如荼軍工企業改革為軍工股添加了很多的動力,而價值低估的海工裝備企業在這輪改革當中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海工裝備目前市場需求如何,這個板塊整體業績處在什么水平,哪些公司長性更值得大家去關注?安信證券資深分析師張仲杰對此進行分析。
經濟之聲:據了解目前海工裝備總裝艦造市場幾乎被中國、韓國、新加坡三個國家的企業包攬,近年來我們國家是逐漸占據新加坡市場份額,今年更是超過了韓國占海工裝備全球市場份額的第一位,據您的了解和觀察,國內哪些上市公司他們在海空裝備中制造實力是比較強的,而且得到訂單是比較多的?
張仲杰:這些年取得訂單最多就是中集集團,我們通過自己技術的發展在中低海工裝備制造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整體市場份額占從過去10%一直到30%,幾乎已經超過從總量超過韓國,某種程度上也在逼近新加坡。
經濟之聲:美聯證券公司的一份研究紀要說如果目前的狀態繼續下去,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接單是很多的,但是他也提到未來五到十年中國部分船廠最終會選擇兼并或者關閉,您覺得它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張仲杰:話題里頭包括三個內容,一個就是海工裝備一個是民船制造,還有一個艦船軍工,民船這一塊2008年達到頂峰以后,這些年實際上處在一個調整階段,當然這一兩年民船的訂單有所回升,調整過程中間導致了船價大幅度下滑,相對而言一些設施生產比較落后,沒有集約化、規模化效應管理也比較差的一些中小船商出現倒閉,這是比較正常的過程。前兩年已經有所發展,這兩年還會發展,未來兩三年還會發展,因為船舶是長周期的行業,陸陸續續發生以后對我們國內清除一部分過剩產能相對是比較好,相對這些行業龍頭來說,可能就是說少了一些低檔的無序的競爭,所以從行業趨勢來看,大的觀點方向是沒有錯的。
經濟之聲:再來看軍工和民用造穿的需求,帶動了海工裝備整個產業鏈的復蘇,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也呈現出回暖苗頭,您覺得目前海工裝備整體產業是不是已經步入到上行的通道中呢?
張仲杰:海工應該說是相對來建造周期比較長的,從全球訂單來說,前兩年的增數是比較高,實際上這一兩年的增速是在下滑,近期油價下滑對未來一年可能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影響,所以我們要看具體情況。
經濟之聲:您覺得在2015年這個板塊的一些上市公司會呈現怎么業績表現?
張仲杰:由于這兩年船舶訂單本身的毛利不是太高,這種量調的還是可觀,對公司業績貢獻還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會出現明顯大幅度反彈,尤其是目前在油價不是太樂觀情況下,各個公司情況不太一樣 。
經濟之聲:我們在看海工裝備和一些軍工相關上市公司的時候,是不是不要單純考慮它的業績,或者說業績可以放后一點,更多看企業整合前景更為重要呢?
張仲杰:確實是這樣,整個裝備制造業都面臨結構轉型,有一些新的積極類因素,包括軍工、軍轉民、民參軍,市場實際上給它預期的業績增長還是比較高,包括整合以后資產注入帶來利潤。總體上來看,我認為我們國家海工集團裝備在未來的年份,在相當長的年份里面,會有非常長期的穩步的發展,受益于我們國家海軍裝備的發展。
經濟之聲:大家非常關心航母概念,據介紹我們國家的海工裝備還存在本土化配套能力嚴重不足,這個剛才我們也談到了包括關鍵的設備和系統,基本是依賴進口,這些問題在航母的制造當中,目前解決的怎么樣了?
張仲杰:航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很多配套的系統肯定有一部分進口,有一部分國產,這個過程是一個陸陸續續推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不排除有個別上市公司比方說單項產品做的已經非常好,小行業的龍頭,不排除可能航母里采購這些東西是正常的,但是方方面面因素非常之多,所以我們只能說大的方向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