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對科技服務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連日來,《意見》的出臺引發社會各界關注。那么,《意見》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到底有何重要意義?國家在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方面有哪些新舉措?日前,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趙玉海對此進行了深度解析。
“國務院提出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是要把創新全鏈條的新興業態都串聯起來,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一個很好的服務支撐。”趙玉海表示。
豐富科技服務業內涵
“簡單來說,科技服務業就是圍繞創新全鏈條來發展的一些新興業態。”趙玉海表示,科技服務業這個名詞至少在30年前就有,但是現在講的科技服務業內涵與此前相比已有很大不同。
以科技服務業當中的研發服務業為例,趙玉海表示,過去很多的研發服務與生產結合在一起,甚至很多研發設計部門本身就是生產企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帶來的局限性就是研發設計部門主要服務于單一企業的生產。而現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求研發設計這一層面不僅要考慮自己企業的需求,更多的要從行業和相關技術的發展來梳理其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在這一發展趨勢下,近年來一些研究設計部門紛紛從生產型企業中分離出來,形成研發設計服務新業態,這樣既可以為原企業服務,也可以為其他企業服務,極大豐富了科技服務業的內涵。
談及國際發展趨勢,趙玉海舉例說,美國高通公司擁有全球移動通信行業最多的專利,但是高通公司自己并不做產品,而是通過專利技術和研發設計為業內生產企業提供服務并獲取收入,我國很多移動通信生產企業如華為、中興都使用了高通公司的專利。
再比如,過去汽車發動機對于我國很多自主品牌汽車廠商來說一直是一個瓶頸。而現在,國際上有很多第三方的自己不做汽車的發動機設計公司,任何汽車廠商都可以委托其開發發動機,由其將整個發動機的技術、圖紙移交給工廠進行整車生產。在這一新興業態下,汽車廠商已經沒有必要非得設立自己的發動機研發設計部門,而完全可以請相關的第三方設計公司來完成這些工作。與此同時,發動機的研發設計業態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實際上,在整個創新過程中,新興業態的出現既對創新全鏈條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充實了很多新的內涵。”趙玉海表示,過去20年來,我國科技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現在黨中央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科技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社會對于整個創新過程中的服務業態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科技服務業的市場會越來越大,行業發展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服務支撐,最重要的就是通過科技服務業的業態,把創新全鏈條的新興業態都串聯起來。這樣的服務支撐對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應該會起到非常積極的、正面的促進作用。”趙玉海表示。
系統梳理新興業態
“科技服務業的內涵一直在變化,出現了很多新東西。如何把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適應現代經濟結構的新興業態梳理出來,對于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至關重要。”談及《意見》制定及出臺背景,趙玉海表示,針對科技服務業不斷變化、豐富的新內涵,《意見》提出科技服務業由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金融、科學普及等8個相對獨立的業態和一個綜合業態組成。
“《意見》把整個科技服務業進行梳理之后形成了體系,這件事情非常重要。”趙玉海表示,《意見》出臺預示著科技服務業體系形成,有了這樣的體系后,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來關注和支持科技服務業態就有了很好的目標范圍。對于從事具體業態的企業而言,就會知道下一步國家準備重點在哪些業態里面支持什么,了解每一個具體業態的重點發展方向。
“納入體系的業態是我們過去實踐的結果,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以至產業化的過程中涉及的相關要素,經過一步一步地梳理逐漸形成一個配套的體系,這里面缺了哪個都會帶來相應的問題。”趙玉海表示。
關于創業孵化,趙玉海表示,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內涵,經過20多年的發展,創業孵化已經成為我國高技術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關鍵重要的環節。
談及技術轉移,趙玉海認為,過去雖然也提出過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成果轉化,但是真正把其打造成為技術轉移的業態還是第一次。《意見》提出,要真正把技術轉移按照一個產業來打造,要打造能夠得到法律支撐和保護的一種規范化的技術轉移模式,這對技術產權交易所和市場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技術轉移產業發展速度非常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技術轉移交易額超過7000億元,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關于科技金融,趙玉海表示,科技金融的特點與傳統金融業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風險投資是為了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而出現的一種新的金融形態,它的特點是風險大、回報高,傳統金融業態很難適應這種特點。再比如質押貸款,傳統金融業是用固定資產抵押,但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這些企業沒有固定資產卻有知識產權和技術,如何適應這種需求的貸款擔保也是一種新興的科技金融方式。實際上,科技金融是適應現代技術產業、新興技術產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新業態。
部署推動政策措施
趙玉海表示,總體來看,我國科技服務業規模仍然較小,與發達國家相比競爭力仍然較弱,發展的水平也參差不齊。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首先要以改革的方式來推動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健全市場機制。
二是強化對于科技服務業發展基礎的支撐,有關科技服務業的一些標準、分類,包括統計工作等要進一步加強。
三是加大財稅支持的力度。通過政府財政適當地加大對科技服務業的支持,更多地采取能夠讓所有科技服務業企業都能夠得到實惠的稅收激勵措施。《意見》中關于這部分有很多政策內容,有些內容馬上就可以落實,還有一些政策內容雖然現在沒有完全定下來,但已提出目標要求,要研究解決此類問題。
四是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產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投入,主要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市場融資渠道來加快發展。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中國的科技服務業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差距就在人才培養上,從大學教育開始就要相應加大對科技服務業人才的培養。
六是深化開放合作。發達國家有很多做法值得學習,我們將通過開放合作來加快發展。
七是推動示范應用。特別是新興業態,一些發達的省份可以先做,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推廣。
“《意見》為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打造了一個宏觀框架,真正到具體細節、操作主要還是靠地方政府。”趙玉海表示,一方面,國務院從頂層設計的層面出臺《意見》,地方政府也要針對本地的科技服務業發展特點提出相應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這一點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落實國務院的政策,各地要根據自己的產業特點來制定重點發展的有特色的業態。“希望地方政府在落實《意見》的過程當中也能創新,推動本地區的資源更多更好地向科技服務業集聚,推動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趙玉海說。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