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國務院《“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實施方案》,旨在加快提升我國節能技術裝備水平,培育節能產業,為提高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節能技術創新,積極推進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一批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與裝備逐步推廣應用,鋼鐵行業干熄焦技術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業低溫余熱回收發電技術普及率達到80%以上,高效節能家電、節能機電設備、綠色照明、節能建材等節能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節能產品和裝備制造業已初具規模,不僅對推動節能降耗、提高全社會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撐,而且對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護生態環境,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總體看,我國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水平與節能挖潛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低、政策不完善、市場化推廣體系不健全等方面。
按照《方案》提出的目標,我國將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形成一批支撐節能技術與裝備研發的高水平、基礎性、戰略性和前沿性機構;研發、示范30項以上重大節能技術,在高效鍋爐、電機系統、余熱余能利用、節能家電等領域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裝備與產品,顯著提高節能裝備核心元器件、生產工藝核心技術以及先進儀器儀表的國產化水平;支持、引導節能關鍵材料、裝備和產品制造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推廣重大節能技術與裝備,到2017年,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5%左右,產值超過7500億元,實現年節能能力1500萬噸標準煤。
《方案》提出,要加強自主創新支撐體系建設,加快節能領域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協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圍繞節能領域重大、關鍵、共性材料、技術和裝備,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開展節能科技研發攻關,突破核心技術瓶頸,掌握專利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為大規模推廣節能產品和裝備奠定科技基礎;鼓勵若干具有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智力資源優勢的地區率先發展,加快形成節能裝備制造集聚優勢;推動高效電機等節能機電設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和規模化利用;強化節能技術裝備市場需求。
在《方案》實施過程中,要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強化政策扶持,加快推行市場化機制,加強法規標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著力構建企業主體、地方組織、國家政策引導的實施格局。充分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作用,明確有關部門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突出各自優勢,推動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化工程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