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新的動力來自于千百萬消費者的具體需求。要想真正實現企業的創新和變革,還需要綜合性的企業智慧,努力從原先的線性思維變為網絡式思維,由過去的傳統驅動轉成創新驅動,進行平和、連續的變革
“企業創新的本質,我認為有三點:真材實料地做好產品、悉心聽取用戶意見并及時改善、用接近成本的價格高效地銷售產品。”在日前舉辦的2014(第十三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的話語里自信滿滿。
在本次年會上,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互聯網思維盛行大潮下,如何將企業發展與創新結合于一處、如何進行創新和變革發展的話題。參會人員對企業創新方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高度重視互聯網思維的作用。互聯網企業自不待言,傳統企業面對創新求發展的問題時,同樣離不開這一新思維方式的參與。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是傳統企業的代表。在他眼中,傳統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并非是否需要互聯網,而是應如何使用互聯網。“要多想想怎樣才能夠將互聯網的思維和手段與傳統企業結合起來,改造和提升傳統企業。”宋志平稱之為“融合性創新”。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則直接提出了公司融入互聯網之后的創新戰略:“TCL的創新在于其‘雙+’戰略轉型模式,即推進‘智能+互聯網’的戰略轉型,建立‘產品+服務’的新商業模式,并進行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過去一年里,TCL加強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的布局,展開基于互聯網、云服務和各種相應平臺的布局,打造了金融事業“云服務”。不難看出,互聯網思維已深深滲透其中。
國務院參事、經濟學家夏斌坦言,在經濟增長速度下行過程中,若要穩住市場和就業,需依靠創新企業以及借助新技術新手段帶動的新理念。互聯網思維在企業創新中的作用可見一斑。
進一步而言,互聯網僅僅是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對企業創新手段的影響只是個表象,千百萬消費者的具體需求才是推動企業創新的不竭動力。“我們公司是和食品有關的企業,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通過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為養殖戶提供價值。讓老百姓滿意,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無時無刻都要考慮如何將產品推向最終消費者、怎樣聯系最終消費者。這恐怕也是所有企業的最終目標。”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
雷軍表示,一直以來,小米都在傾聽用戶意見,和用戶做朋友。“互聯網思維其實是一種用戶思維、產品思維,將傳統產業做到極致。”
小米公司正是運用類似的觀念,幫助很多初創業的公司改善了產品、服務以及和用戶之間的關系。“希望用戶看到我們生產的產品后,有一種震驚的感覺。小米就是通過嚴于律己和高效運作的工作態度,進行每一件產品的生產。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努力推進整個工業化互聯網的轉型升級。”雷軍說。
可見,深層次的消費者需求無疑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根本驅動,也是本屆年會主題“創造紀•不一樣的增長”的內涵所在。“對企業來講,市場力量發生變化時,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必須跟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調整,組織、流程、思維方式都要相機而動。”海爾集團高級副總裁譚麗霞一語中的。
有了創新的想法,消費者需求也找到了,企業能否就因此更上一層樓?這涉及更深層次的問題,即企業創新和變革的關系。
星創視界董事長王智民表示,企業的創新和變革未必能同步進行。有時候,創新不難,變革往往很難。“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要變革,但往往遇到來自內部的阻力,如同地心引力一樣限制著企業。這在傳統企業表現得尤為突出。”
王智民認為,倘若的確需要變革,首先最好在企業現有的核心“母體”之外,單獨拆分出一個體系,專門做自主創新和變革,形成系統性的能力,形成一整套“打法”,等達到一定規模后,再和“母體”融合。另一方面,則需要企業負責人適當放權。“盡管這對于傳統企業比較難,但如果邁出這一步,企業或許就能獲得飛躍式的發展。”王智民說。
要想真正獲得“不一樣的增長”,還需要綜合性的企業智慧。“我們要通過‘新常態’下的共贏,從原先的線性思維變為網絡式思維,由過去的傳統驅動轉成創新驅動,進行平和、連續的變革。”宋志平說。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