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乙烯行業專家、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總設計師王松漢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乙烯工業目前不僅有投資過熱的苗頭,而且全國布局過于分散,適合在東部沿海地區集中建設大型乙烯基地。
目前,中國共有20套乙烯裝置,年生產能力可達720萬噸/年。而國內在建和擬建的60萬噸/年以上的項目有:中海油與殼牌(Shell)合資在廣東惠州新建的80萬噸/年乙烯;茂名石化正在建的64萬噸/年乙烯裝置;中石化和福建煉化與埃克森(Exxon)及沙特阿美公司合資的80萬噸/年乙烯裝置;寧波鎮海煉化廠擬新建的100萬噸/年乙烯裝置;新疆獨山子石化利用哈薩克斯坦含硫油擬建的100萬噸/年乙烯裝置。
另外,還有吉林石化、蘭州石化、大慶石化、盤錦乙烯等都在進行擴能改造,將裝置總規模提高到60萬噸/年以上。根據這樣的建設速度,在2010年時,中國的乙烯生產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年以上。
中石油、中石化在新一輪乙烯項目規劃中更是躍躍欲試,籌劃在天津、成都、重慶、武漢、廣州、大連、上海等地籌劃建設80萬噸/年以上的大型乙烯裝置。如果這些計劃獲得批準,那就意味著中國的乙烯生產能力,在未來幾年將會達到近2000萬噸/年。
王松漢教授認為,一下子上馬這么多的乙烯裝置,將會面臨很多問題,最重要的是油源問題以及下游市場的相對萎縮。“另外,中國的乙烯工業已經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規模和布局不合理,導致投資成本加大。”王松漢教授說。王松漢認為,雖然受技術的限制,但是目前國內建設80-130萬噸/年規模的乙烯裝置是可行的,也是比較經濟的。
根據美國KBR公司統計的結果,乙烯成本隨著裝置規模的增大而有較大幅度的降低,100萬噸/年與50萬噸/年規模的乙烯裝置相比較,可降低成本約25%。150萬噸/年與50萬噸/年規模的乙烯裝置相比較可降低成本40%,而150萬噸/年與100萬噸/年規模的乙烯裝置相比較可降低成本約15%。根據王松漢教授等專家分析,如果中國在今后的乙烯工程建設上盡量集中建設,充分依托老裝置,總體、輔助及其它設施的投資可降低約20%。
專家建議,對新疆、甘肅等內陸老工業基地進行擴建,但不宜輕易展布新點,原因是當地消耗不了那么多產品,外銷時陸路運輸相對較貴。東部沿海地區是新乙烯項目比較理想的規劃區。“珠江口大亞灣地區、湄州灣地區和環渤海地區擇優選點,集中建設大型乙烯基地,應該是中國乙烯發展的主體思路。”王松漢教授說。
信息來源:中國石油化工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