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盡管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被第三產業超過,但工業規模繼續擴大,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呈現積極變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同時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不斷增加,工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
工業一直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工業總量日益擴大,結構正在改善。具體表現為,高耗能行業在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等調控政策的作用下,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從2008年的32.2%下降至2013年的28.9%。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等在政策推動和市場需求導向下快速增長,在工業經濟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普查結果顯示,5年來,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增長較快,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創新能力穩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我國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26894家,比2008年增加1077家;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總數的比重為7.8%,比2008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與傳統產業相比,高技術制造業經濟效益增長更快,更為重要的是,創新能力更強,在研發投入較快增長的同時,產出水平也在穩步提升。
另外,從普查結果看,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過去幾年中也實現了較快發展。截至2013年末,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共有16.6萬家,占企業法人單位總數的2%;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企業共有從業人員2362.3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8.1%。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發展最為迅速。
目前,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還比較小,各地區發展也不均衡,不少地區仍處于發展起步期或成長期。但從長遠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將在國民經濟增長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同時,普查結果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我國研發活動的重要主體,在創新驅動戰略的帶動下,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工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研發經費較快增長。
具體說來,工業整體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與高技術行業突出的引領作用密切相關。2013年,我國規模以上全部工業中研發經費超過500億元的有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為代表的7個行業大類,這7個行業大類的研發經費為5101.7億元,比2008年增長151.6%。此外,工業企業研發投入的區域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東部地區企業的研發投入相對更大。
過去,我國工業更多依靠要素的規模驅動力,而隨著研發投入的增加,我國工業企業的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水平穩步提升,創新驅動也讓企業收獲了高額的回報。作為企業研發產出的重要成果形式之一,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的銷售收入較快增長,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占比有所提高。
從登記注冊類型看,內資企業新產品銷售所占份額最大,外商投資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最高。從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看,2013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3個行業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均超過1萬億元,共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53108.1億元,比2008年增長111.6%,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1.3%;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26.6%,比2008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