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在GDP多年持續增長的同時,COD、SO2排放、單位能耗持續下降,連續3年超額完成十一五年度節能減排的目標……”在北京市政府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海平對中外媒體說,近年來,北京市一直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節能減排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從2005年的234天增加到去年的274天;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八區從2005年的95.1%增加到去年的99%,郊區從2005年的70%增加到去年的85%;城八區污水處理率從2005年的70%增加到去年的93%,全市再生水利用率已達57%。今年上半年,北京藍天天數比去年同期多23天,達到171天,占比達80.7%,成為2000年以來同期最高值。
枯燥的數字背后,是北京市近年來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產業方式的改變,突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綜合服務優勢,編制循環經濟、能源發展及節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等系列“十一五”專項規劃,出臺相關政策和法規,促進節能減排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
按照首都的城市功能定位,首鋼壓產搬遷,北京焦化廠、北京有機化工廠等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業關停,小造紙、小印染、小鑄造等7個行業的100多家企業有組織地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的產業——金融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體育產業等高端服務業快速發展。
據了解,北京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連續3年超過70%,萬元增加值能耗0.38噸標準煤,約為全市萬元GDP能耗0.66噸標準煤的一半。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集聚效應明顯,已成為節能降耗的示范區,其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元GDP能耗0.14噸標準煤,僅為全市水平的1/5。今年,北京市研究制定本市十大產業振興和調整實施方案,將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作為重要內容,涵蓋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業、新能源與環保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物流業等諸多領域。
而著力機制創新,保障節能減排長效化,則是北京市近幾年所做的扎實探索。據介紹,北京率先建立了節能審查評估制度,對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項目、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項目和其他年耗能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項目進行節能審查和評估。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市已完成421個項目的節能審查,并對其中102個項目推薦使用節能新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新上項目年耗能量凈核減4.1%。
今年6月,《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扶持辦法(試行)》出臺,對以節能服務機構投資為主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安排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獎勵,節能量獎勵為每節約1噸標準煤補貼500元,單個項目不超過200萬元,貸款貼息不超過兩年。
清潔生產全過程審核工作體系建立之后,至去年底,北京已有140余家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完成了89家企業的審核驗收工作。
從亞洲最大規模的禽類沼氣發電項目成功運行,到華北地區首座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和北京首座風力發電項目建成,北京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合計約150萬噸標準煤,比2005年增長了140%,年均增長35%。到2008年,全社會在新能源領域資金投入達50億元左右,其中政府直接投入約17億元。王海平表示,預計到2010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將達到260萬噸標準煤,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達到4%。
與此同時,北京狠抓重點領域節能。在工業節能方面,全市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已全部實現用熱、用能在線監測;組織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源審計和節能規劃編制工作,在京的10家國家重點用能企業已根據節能規劃完成了111項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公共服務領域和居民家庭范圍內則將大力推廣綠色照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燕友說,明年北京市將全部實現綠色照明。
與此同時,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大節水管理力度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積極推進之中。四大燃煤電廠和首鋼、燕化等企業自備電廠脫硫工程全部建成投運,市中心城區1.6萬臺20噸以下燃煤鍋爐已全部改用天然氣,城市核心區文保區累計已完成9.4萬戶居民清潔能源采暖改造工程,昌平等郊區縣已初步建成新城集中供熱體系。污水處理量6年實現翻番,京城四大水系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在郊區衛星城建成31座中型污水處理廠,村鎮建設470處小型污水處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