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出接近人腦的計算體系,沃森”成為辯論高手,首臺商用量子計算機問世,制造出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等。
2014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科技日報國際部
信息技術
美 國
研制出接近人腦的計算體系,“沃森”成為辯論高手,首臺商用量子計算機問世,制造出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等。
何屹(本報駐美國記者)美國政府機構宣布計劃把互聯網域名系統等的管理權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放棄部分互聯網管理權。
美國外國情報監控法庭繼續延長國安局大規模電話監聽項目的授權。美國國安局加速量子計算機研發, 其計算能力超越目前金融、政府部門等核心數據的加密強度。
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的、更加接近人腦的計算體系,能夠將信息存儲在周期信號的頻率和相位內。高通公司宣布2014年年底發布首個模擬人腦工作的商用芯片。美國斯坦福大學基于人腦構造研制出一款電路板“Neurogrid”,其速度為普通電腦的9000倍。IBM公司發布了新一代模仿人類大腦的計算機芯片“神經突觸計算機芯片”。
美國密歇根大學開發出一種可以用懸浮在水中的納米微粒來存儲照片、視頻和其他文檔信息的新技術。美俄研究人員利用自旋波開發出全息存儲器。
IBM超級計算機“沃森”具備了能以正方也能以反方參加辯論的辯手功能。
首臺商用量子計算機問世,速度不敵傳統計算機。美國學者開發的99.9999%超純度硅,將光束固體化的實驗裝置,集成光學電路與聲學設備的芯片等,可望最終應用于量子計算。
一項使用激光光束為月球接入點提供寬帶連接的試驗取得成功。以空氣為材質的新型光纖也可望實現超長距離通信。
美大學研究機構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運行速度媲美部分硅晶體管。美科學家展示了一種三維結構納米線晶體管,并使用該器件將硅與非硅材料集成在同一個集成電路中。該技術有望幫助硅材料突破性能瓶頸。
美研究小組將納米線晶體管進行復雜組裝,制造成功一種超小體積和超低能耗的控制處理器。
此外的重要進展還包括,高度交互的計算機游戲教學程序,單分子厚度電路電流的成功控制, 500千兆赫光子開關的實現,每秒32千兆字節的無線數據傳輸速度,以及首次在“原子線路”中觀察到滯后效應等。
英 國
新研制零差錯射頻識別系統用途廣泛,新量子技術微芯片和超分子組裝方法有望推動新型計算機研發步伐。
劉海英(本報駐英國記者)信息技術越來越多涉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成果。英國劍橋大學開發出一種幾乎零差錯的新型廣域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系統,能在不增加天線的前提下,將現有射頻識別系統的識別范圍從2到3米擴大到15到20米,并完全消除盲點。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開發出一種新的量子芯片,可用微米級尺寸處理電子和電壓,有望成為下一代超高速量子計算機的關鍵技術。
英國國家高性能計算設備ARCHER運算速度再創新高。作為萬億次級高端計算資源項目的后續項目,ARCHER的代碼運算速度達到其前身的三倍。
6月,英國科學家和日本同行合作,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組裝的新方法,有望帶來比硅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其巨大的應用潛力有可能帶來一場變革。
德 國
進一步加強了大數據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在模擬研究和量子計算機等方面取得進展。
李山(本報駐德國記者)2014年德國在加強大數據和信息安全研究方面做了諸多工作,包括在柏林和德累斯頓建立兩個大型數據研究中心。
薩爾布呂肯CISPA研究中心從多學科角度就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個人隱私、數據安全、意見和信息自由等方面的影響所做的研究和提出的解決方案獲得了歐盟最高獎“ERC協同格蘭特”研究獎。
兩家德國大學進行的歐盟“腦飛行”項目取得進展,在飛行模擬器中使用專門算法成功解讀飛行員腦電圖并完成了根據大腦意識控制飛機起飛過程的實驗。
柏林自由大學研發的一臺可以模擬昆蟲大腦感知和運動的裝置,通過虛擬的“獎勵傳感神經細胞”的激勵,可以學會接近某些顏色的物體,并避免碰到其他顏色。
德研究所參與的國際合作研究完成了宇宙進化的復雜視覺模擬,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模擬了星系的形成過程,間接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
馬普學會量子光學研究所首次成功在晶體中精確定位單個稀土離子,并準確測量了其量子力學能量狀態。這項研究使得在離子中存儲量子信息成為可能。
薩爾大學開發出一新的算法,可自動檢測和調整量子計算機,使量子計算機運行前的準備時間從6小時縮短至5分鐘。
凱澤斯勞滕技術大學研發成功磁振子晶體管,慕尼黑工大研發成功納米磁體三維陣列,均有望成為新一代電腦芯片的核心技術。
俄羅斯
自主研發的四核微處理器“厄爾布魯士-4C”實現量產,研制出傳輸速度500兆/秒的電力線數據傳輸技術。
亓科偉(本報駐俄羅斯記者)俄羅斯“莫斯科星火科技中心”公司宣布量產自行研發的四核微處理器“厄爾布魯士-4C”。該處理器性能可媲美國外領先產品,兼容新版windows操作系統,硬件支持Intel/AMD 64位代碼二進制轉換。該公司為該處理器開發了基于lunix的專用操作系統,首先將用于禁止使用國外電子元件的俄軍事領域,之后是科學計算以及其他高安全用途。
俄公司研發出一款基于Li-Fi技術、名為BeamCaster的無線局域網設備,創新性地使用了光調制路由器。
俄羅斯En+集團表示計劃建設面向中國市場的超級電腦和數據中心,5年內項目總投資預計達50億美元。
俄企業成功研制出傳輸速度500兆/秒的電力線數據傳輸技術。
隨著YotaPhone成為中國消費者關注的熱點,該手機生產企業發表了面向中國市場的YotaPhone2計劃。
法 國
汽車聯網化和智能化成為巴黎車展的主角,宣布參與“谷歌氣球”計劃。
李宏策(本報駐法國記者)斯諾登事件后,法、德等國采取進一步行動謀求建立獨立的歐洲信息系統和數據保護系統。
汽車聯網化和智能化在巴黎車展上成為主角。法國智庫IDATE報告說,到2018年全球互聯網汽車數量將達4.2億輛,年均增長速度將達57%。
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宣布參與“谷歌氣球”計劃。該中心將主要參與氣球飄行分析和研發新一代的氣球,并與谷歌共享資源和研究成果。
法國電信Orange公司與3M公司合作利用云平臺處理和儲存醫療應用程序和患者數據。
加拿大
推出“數字加拿大150計劃”;機器人完成環加行;膠體量子點技術同時提高光電效能;新型加密軟件破解云安全難題。
馮衛東(本報駐加拿大記者)加拿大政府推出“數字加拿大150計劃”,包括構建更好的信息平臺等39項舉措,以及確保互聯互通等五項原則,將保障超過98%的加拿大國民獲得高速上網服務。
加政府還將撥出3.05億加元擴展和增強高速互聯網服務,使28萬戶農村和偏遠地區家庭的上網速度達到每秒5兆字節。
多倫多大學開發并測試了一種新的固態、穩定的光敏納米粒子——膠體量子點,該器件能夠顯著提高光的吸收率,兼具良好的電氣性能,可用于制造更廉價、柔性的太陽能電池,以及更好的傳感器等光電器件。
加一所大學的研究機構開發成功一款云計算軟件,利用終端加密解決云存儲安全問題,黑客即使盜走存儲在云端的隱私內容也無法破解復現。
加拿大機器人Hitchbot完成了搭便車旅行約6000公里的環游加拿大一圈任務。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機器人與“人類朋友”沿路的互動以研究科技與人類的關系。
多倫多一家新創企業開發出的一種可貼在現有手機SIM卡上的超薄芯片,可將SIM卡注冊到簽有折扣協議的全球200多個當地無線運營商,提供超低費率的漫游服務。
麥克馬斯特大學開發并測試虛擬面試技術,通過提升面試應試者與電腦面試者之間的互動水平,節省企業和應試者的大量資源,消除真人面試官可能持有的偏見。
韓 國
加大信息產業研發投入,推動全息影像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
薛嚴(本報駐韓國記者)2014年,韓國成功主辦國際電信聯盟釜山會議,韓國信息產業和研究機構在政府支持下加大了研發投入。
韓國政府召開了“第二次信息通信戰略會議”對未來發展做出了國家層面的規劃。
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計劃截至2020年投入2.4億美元用于推動全息影像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相關舉措還包括在高等院校內設立全息影像研究中心,開放國立科研機構的相關資源等。
國際電信聯盟第19屆全權代表大會在韓國釜山成功舉行。韓學者當選新一任標準化局局長。
日 本
成功開發出無線有機傳感系統,開發出連拍速度最快的照相機,開發出智能手機信息安全系統。
葛進(本報駐日本記者)東京大學開發成功一種“無線有機傳感系統”,在高分子薄膜上制造有機集成電路,傳感器厚度薄,可彎曲,能夠檢測含水率、溫度和壓力等數據。
一項聯合研究開發出連拍速度最快的照相機。可以低于一兆分之一秒的間隔拍照,比以往的高速相機提升千倍以上。該裝置有望在高能物理和化學反應觀測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日開發成功基于量子密鑰的智能手機信息安全系統。該系統通過一種量子密鑰發送裝置發送并儲存安全密鑰,在全球首次實現了智能手機數據的量子級加密。
立命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防止手機拍攝的系統,這套全球首創的系統利用可見光的干擾使一定范圍內的手機無法拍攝到清晰圖像。
日成功開發出基于鐿離子的高精度原子鐘,精度比目前廣泛使用的銣原子鐘高出五倍以上。
巴 西
加強網絡安全措施,計劃建立遍布全國各地的云數據中心。
鄧國慶(本報駐巴西記者)巴西不斷加強相應網絡安全措施以應對美國的監控。總統羅塞夫要求為巴西網絡安全立法,政府部門采取措施強化重要信息安全,還將要求本土機構和公司將數據庫設在巴西。
巴西最大互聯網安全公司PSafe公司同中國奇虎360公司深度合作,在其推出的新一代互聯網安全防護系列產品中使用后者提供的核心技術。
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對巴西伯南布哥州州府累西腓市“云數據中心”提供了技術支持,預計由此對巴西信息技術體系的建設產生重要的影響。
巴西南部的南大河州不久前也與華為結成合作伙伴關系。巴西政府已計劃投入1500萬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3元人民幣)建立遍布全國各地的云數據中心。
以色列
網絡安全技術研發和并購活躍,DNA電子電路研發取得突破,發明出世界上最小的體內機器人。
馮志文(本報駐以色列記者)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成功“雙重重量級算法”以及時識別來自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的惡意內容。
以色列駕駛安全技術公司“移動眼”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募得資金高達8.9億美元,創下以色列公司在美國IPO的最高紀錄,募集資金將用于研發新一代汽車無人駕駛技術。
希伯來大學分子生物醫學研究小組取得了DNA電路突破,實現了由四個DNA鏈組成的長分子的電荷傳輸和定量測量。這項研究為獲得基于DNA可編程電路開辟了新路。
一個國際合作項目成功開發出可在人體內移動的世界上最小的推進器,這為將來開發低磁場引導下的人體穿透細胞輔助藥物遞送系統打下基礎。
摘自 中國科技網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