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民企的集體狂歡正在升溫。
這一波狂歡的主旋律是上市。綜合性體育用品公司361度(01361.HK)于6月30日在香港成功上市。這是繼續2007年安踏(02020.HK)、2008年特步國際(01368.HK)之后赴港上市的又一家晉江企業。當此時,國際社會對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景仍然疑慮重重,但361度赴港上市受到投資者熱捧,國際配售股份獲得約10倍的超額認購,公開發售股份則獲得逾40倍的超額認購,上市首日逆市上漲8%,成功籌資18.1億港幣。
有消息顯示,晉江另一家民企利郎的上市計劃將在9月底完成,計劃籌資2億美金。利郎是中國休閑男裝的第一品牌,它的上市肯定會再次刷新人們對福建晉江的印象和關于未來的想象。
現在,晉江這片只有649.32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擁有“中國品牌之都”、中國鞋都”、“中國陶瓷重鎮”、 “中國傘都”、“中國拉鏈之都”、“中國內衣名鎮”、“中國休閑服裝名鎮” 、“中國運動服裝名鎮”“中國體育產業基地”等眾多耀眼的稱號,擁有雅客、利郎、安踏、361度、九牧王、柒牌、勁霸、特步、貴人鳥、鴻星爾克、匹克、七匹狼、德爾惠……幾乎都是響當當的名牌.據說晉江總共擁有五六十枚“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 現在這些企業正摩拳擦掌紛紛準備上市。一種說法是,目前排隊準備上市的晉江企業達四五十家之多。
5年前,晉江企業家們最熱衷于扎堆兒打廣告做品牌。5年后,晉江企業家們“扎堆”的性格一點未改,只是競相追逐的主戰場正開始從渠道、品牌轉移到證券市場。
穿行在晉江這個縣級城市,你會看到各色品牌在爭奇斗艷:幾乎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知名形象代言,可謂“打盡”天下明星。這或者并不稀奇,但當你穿行于廣東、河南、甚至西藏這樣從省會(省府)繁華商業街到縣鎮街頭看到這些品牌的專賣店與阿迪達斯、耐克毗鄰傲然而立,你肯定會慨嘆晉江品牌的勃勃生命力。
只是短短幾年之間,這些“野蠻生長”的草根們便完成了從農村攻占城市的品牌歷程。幾年前,許多大城市的人尚覺得穿著安踏有些不好意思,但現在,它已在城市中開始成為一種流行選擇。
只是,“晉江模式”真的僅僅是晉江特產么?如果把晉江放大到全國,其可復制性究竟有多大?
首先,我們應當向晉江商人表達敬意。他們普遍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們愛拼敢拼——比如“夜總會”夜里總是開會;他們兇狠——對市場狠對自己更狠;他們勇為人先不甘人后——甚至為嫁娶、喪事這樣的事情都爭面子不惜傾家蕩產;他們愛學習,而且學都跟最牛最好的人學習——為此鍥而不舍,可以在人家家門口蹲上幾天幾夜;他們天生似乎都是做老板的料而不愿意給人打工;他們勇于創新,即使成功了反而更覺得不安全,不斷防患危機;雖然模仿較多但他們不盲目,賬算得很清;他們同樣有格局觀念,將市場之根牢牢扎在全國大地……
也許是因為千百年來商業比較發達的緣故,晉江商人生來似乎就具有某種企業家的氣質。但是,其他地方的人也并非不努力,除了海外關系所帶來的資金背景、視野不同、經營智慧有著稍稍的優勢外,其他地方的中國人也是相當勤奮努力的,而且在文化底蘊、擁有資源、區位和人口消費潛力上可能還占有比較優勢。
因此,在創業的主體方面,晉江模式是有可復制性的。
其次,在晉江品牌群崛起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也功不可沒。這是無庸置疑的。中國30年改革開放史其實就是一個“放”的歷史,一個放就帶來這么大的經濟突變,晉江也不例外,何況晉江地方政府在服務意識上的確是不同凡響,很多部門積極為企業的發展想辦法、找資源、出思路。連最近幾年的推動企業上市,也是政府有一系列政策扶持激勵——比如,2007年,他們專門出臺文件,成功上市企業可以獲得250萬的獎勵,包括上市改造所造成的因所屬土地、房產因評估增值而補繳的企業所得稅,政府也有返還,可謂費心思量。
如果單論政府支持,并不是什么特別之處。在這方面,其實現在中西部省份的招商力度明顯加大,優惠政策一個比一個強,甚至連土地都可以變著法兒優惠贈送……如果各地“一把手”足夠開明有眼光、能在服務意識上加強、約束一些職能部門,真心幫助企業賺錢發展,再造N個晉江都是有可能的。
但有個不可復制的是晉江企業的性質。在晉江,你可能很容易發現這樣的企業名稱:安踏(中國)有限公司、特步(中國)有限公司、九牧王(中國)有限公司、三六一度(中國)有限公司、喬丹(中國)有限公司、冠達星(中國)有限公司、國輝(中國)有限公司……這些名字,很像跨國公司在大陸的中國公司,其實這些自稱是港資背景公司的實際擁有者,往往是擁有香港戶籍的泉州本土人士。
晉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號稱海內外有300萬人,其中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200多萬人,這使晉江商人具有著一時不可復制的天然的“全球眼光”和人脈資源,使其善于利用政策優勢。
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了大力引進外資,給予了外商投資者以超國民待遇,外商投資設立的企業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只有17%,而內地企業的所得稅則高達33%(直到2008年1月1日起方調整外統一的25%)。也就是說,晉江企業僅僅換一個注冊地、轉移一下注冊資本金,就可以合理避開高額的企業所得稅。
所以有識人士指出,“晉江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初起步的企業多為民營性質,企業實力弱小,30年前的政策‘漏洞'讓他們獲得了更快的資本積累,這也是泉州企業成長、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更多的內地民營企業呢?盡管有政策優惠、創業精神,但在稅收上政府也不能過度“操作”,而國有金融系統向來忽視民企的融資需求,許多企業不得不被迫“暗箱操作”,偷稅漏稅,以完成功初期發展的原始資本積累,從而形成中國民營企業特有的“原罪”現象——這又導致企業在后來發展中不敢做大、或即使做得規模再大也時刻覺得頭頂上有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知在什么時候得罪了某些權貴,企業可能就陷入空前的無妄之災。
所以,這也算是晉江企業的“獨特優勢”罷,因為其他內地企業不能也把注冊地設在香港,享受超國民待遇,況且現在這一政策優勢已經被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