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沿海產業帶建設潛力大、發展快、形勢喜人
就一個國家而言,各種經濟活動在空間上并非是均衡分布,它往往集中在某些條件較好的地區,由此決定了區域經濟特點和發展水平的差異性。江蘇沿海地區歷史上由于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制約,發展相對滯后,出現了經濟“洼地”現象。但江蘇沿海地區在區位條件、戰略位置、發展空間和勞動力資源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加上近年來沿?;A設施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出臺了一系列產業引導政策,沿海產業帶建設正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1.產業結構高度化趨勢明顯,工業化進程加快
近年來,江蘇沿海地區的三次產業結構有了明顯的改善,第一產業比重在下降、第二和第三產業比重在上升,第二產業已占最大比重,產業結構正向合理化方向演變,預示著江蘇沿海地區工業進程正在加速。
隨著江蘇沿海地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三次產業內部結構已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按照產業經濟學的理論,第一產業中種植業的比重會下降,畜牧業、林果業和水產業比重會上升,第二產業中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會上升,其他產業比重會下降,第三產業中傳統服務業比重會下降,非傳統服務業比重會上升。以2008年為例,沿海地區第一產業增幅最大是肉類和水產類,大約分別在8.97%和3.6%。第二產業中新興制造業發展快速,連云港市全年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產值達到200.80億元,同比增長40.7%;鹽城市先進制造業得到快速發展,東風悅達起亞汽車下線139067輛,同比增長31.3%,通用設備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336.6億元,同比增長40.38%;南通市生產民用鋼質船舶161.27萬總噸和307.83萬載重噸,分別比上年增加57.0%和37.1%,大規模集成電路47.78億塊,比上年增長22.4%。第三產業中傳統服務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占40.97%,而非傳統服務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占59.03%。江蘇沿海地區產業內部結構所發生的變化,符合三次產業內部結構變化的一般規律,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2.產業規模擴張迅速,經濟實力提升明顯
2008年,江蘇沿海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3.49億元,比上年增長18.57%,占全省的16.05%,其中工業生產總值2152.86億元,比上年增長19.82%,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44.27%,比上年提高0.4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高于4%、12.9%和12.7%的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更為明顯,工業經濟發展強勁。港口物流業也得到了強勢發展,2008年,連云港港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10060萬噸,同比增長18.3%,成功躋身億噸大港行列,港口集裝箱完成300.05萬標箱,增長49.9%,繼續保持沿海十強、全球百強港地位。同時南通、連云港、鹽城三市的人均生產總值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9.7%、22.01%、18.20%,增幅快于全省16.78%的平均水平。
近年來,江蘇沿海地區產業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產業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以高新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為代表的新型產業紛紛落戶沿海地區,推動了沿海地區第二產業的大發展,也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如南通的船舶工業、農村休閑旅游業,鹽城的汽車制造業、“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連云港的“三新產業”、農業經紀人和農業合作組織等新興產業和產業組織的發展,使產業質量得到了優化、產業組織模式得到創新。
3.產業布局“雙轉移”,沿海資源優勢日益顯現
江蘇沿海地區的南端與經濟中心上海相連,伸入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都市群,北端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相望,是連接長三角與環渤海的中轉站。優良的區域位置使得江蘇沿海成為承接蘇南等長三角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理想區域。沿海三市也積極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的規劃,產業轉移逐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由分散式向集群化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本正向有較好產業基礎的機電、紡織和化工等領域集聚,向園區集聚、向港口集聚,已形成上海張江(大豐)高科技園區、上海外高橋集團(啟東)產業園、灌河口造船業集聚區等一大批產業轉移項目,已成為拉動江蘇沿海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江蘇沿海三市抓住世界經濟正經歷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和發達國家制造業生產能力轉移比例不斷上升的契機,積極引進國(境)外產業資本,投資船舶工業、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現代紡織、電力能源、糧油加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已形成漸次鋪開、規模日顯的態勢。日資注入南通造船業,韓資注入鹽城汽車業,港臺資本紛紛涌入沿海三市,江蘇沿海已經成為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的“強磁場”。如以香港保華(如東)投資、中遠川奇、熔盛重工為代表的南通船舶和港口工業,以東風悅達起亞、中大汽車為代表的鹽城裝備制造業,以恒瑞制藥、正大天晴制藥為代表的連云港醫藥制造業等合資、合作項目都已成為沿海地區的支柱產業。
產業布局的“雙轉移”,加快了江蘇沿海產業帶的建設。2008年,南通、連云港、鹽城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加17%、18.1%和18.1%,增幅高于全省的14.2%、高于蘇南的12.2%和蘇中的16.9%。
4.產業政策向沿海傾斜,“多管齊下”合力推動江蘇沿海產業帶建設
2004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就開始著手編制《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2007年8月正式印發?!督K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提出要按照“三極”、“一帶”、“多節點”的產業空間布局框架實施沿海開發戰略,江蘇省正在積極研究和出臺“《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實施意見”,將通過港口群建設推動臨港產業帶形成,繼而帶動臨港城市群發展,最終融入全球產業鏈。江蘇省也先后出臺了一些具體的產業支持政策,有目的地進行政策引領,高起點規劃、高起點布局沿海產業帶。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萬億元,建設以新能源、海洋特色產業、現代物流業、臨港大型石化產業為重點的四大沿海產業帶,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大項目、大企業落戶江蘇沿海。如LNG接收站和LNG電廠、大唐電廠、風力發電等一批大項目已落戶南通;中國化工集團擬投資80億元,在鹽城大豐港新上石化新材料及其延伸產業項目;法國羅蓋特、美國杜邦氨綸最近決定增資擴股,把在連云港的生產基地從量到質全面提升。
近年來,江蘇沿海地區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已經形成沿海港口、新長鐵路、民航機場、蘇通大橋、沿海高速、通榆運河,以及沿海三市向外連接的多條高速公路組成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加上正在建設或準備建設的沿海鐵路、崇啟大橋、鹽徐高速大豐段、海啟高速和錫通高速如東段,沿海地區的高速交通網將更加完善。
資本保障是沿海開發的難點。江蘇各級政府積極謀劃,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為沿海開發提供資本保障。去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決定》,明確規定“蘇南產業向蘇北轉移,稅費兩地共享,具體比例由兩地政府商定”,使得產業轉移有了分配和激勵機制保障。沿海企業也在積極創造條件,籌措沿海開發資本。連云港市與信達證券簽署系列協議,為發行企業債券募集沿海開發資本創造了條件。大豐市在香港成立大豐港(香港)發展有限公司,為沿海開發融資、招商。南通洋口港引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新加坡金鷹國際集團等聯合投資建設LNG項目。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