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在今年發布的《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9》中指出,當前中國能源發展遇到暫時困難,今年一季度,能源供需增幅有所回升,帶動了產能的增加和價格的上漲。《報告》同時認為,金融危機使經濟和能源供需矛盾相對緩和,為能源行業“休養生息”,解決一些深層次矛盾提供了契機。事實上,深層次矛盾就是能源結構不合理問題。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一次能源中69%靠煤,發電量的80%以上來自火電,這種能源結構既單一又不可持續,因此能源緊缺一直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為此,我們要高度關注新能源產業發展,把這一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一、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應對金融危機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在金融危機沖擊下,保持持續健康高速增長成為我國經濟面臨的最大目標。我們不能讓經濟增長速度降得太低,但又不能為了增長而不擇手段。實現“調結構”基礎上的“保增長”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核心要求。筆者最近到深圳、江蘇、西藏等地調研發現,許多地區在確立增長目標的同時,都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基本前提,都把發展方向明確為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都不約而同地把新能源產業作為其中的一個亮點。
在深圳,我們看到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已經擁有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技術和條件,F3DM雙模轎車去年底已經批量上市銷售,今年下半年純電動車E6就將推出。在今年5月美國剛剛結束的2009巴菲特股東大會上,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成為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他帶去的比亞迪全電動車E6更是吸引了與會商業精英和當地媒體。王傳福表示,這款新的E6車型今年在國內市場投放后初期以政府采購為主,深圳將采購作為出租車使用,預計2011年將登陸美國市場。
無錫目前光伏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無錫的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掌握了晶體硅太陽電池的最先進核心制造技術,所有產品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008年產能已經超過1000MW,成為世界太陽能光伏企業前三強;遠景能源科技公司研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開發了世界領先的核心控制系統,作為中國第一個風電企業在世界發電基地丹麥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價值35億元人民幣的風機將在2010年前出口美國。
昆山重點形成了以太陽能、風能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昆山高新區將可再生能源產業作為園區主導產業發展目標,目前已集聚了世界第5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茂迪新能源、留美博士團隊創立的恒輝新能源、華風風電等太陽能和風能企業26家,總投資21億元,去年實現產值51億元。初步形成一定規模,項目涉及太陽能電池、切片、風力發電機葉片及風力發電機相關部件的研發和制造。
西藏科技廳認為,全區風能資源、太陽能資源豐富,新能源的開發對牧區草場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促進高原牧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具有長遠意義。為此,要重點加強光伏電站建設、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聯合攻關和產業化研究,加強太陽能與風能的互補利用和多元化利用研究,實施被動式太陽房改造建設項目,開展降低太陽能開發利用成本的研究。進一步加強薪柴替代能源研究開發,加快沼氣研究成果的轉化,推動新能源產業化。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是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應對當前危機的主要舉措。不論是深圳的新能源汽車,還是無錫、昆山的新能源發電,以及西藏的新能源研發,都在快馬加鞭地向前推進。這種共同的推進體現了新能源產業在新一輪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也為我國實現新能源產業大發展積累了堅實的技術和經濟基礎。
二、加快推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確立國家意志和民族自信心
盡管各地在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有了許多自覺行動,但要使得這一產業成為國家先導產業甚至支柱產業,成為引領新世紀發展的重要力量,還必須從國家層面采取強有力措施確定發展目標,統一技術路線。這種發展目標和技術路線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代表了國家利益,不能隨意搖擺,要真正體現其作為國家目標的權威性。
韓國在發展核電早期的經驗就是堅持一個國家目標和技術路線不動搖,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標準化,以政府的名義制定法規,提出搞6臺同樣標準的機組,最后搞了10臺,各個企業都造出了自己的產品,國產化率達90%以上。
同樣,法國在1977年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90萬千瓦核電機組后,按批量生產要求,到1980年共建成了13臺90萬千瓦核電機組。由于堅持走的是按統一標準批量生產的國產化道路,目前韓國、法國的核電發展水平已經穩步邁入世界前列。
中國歷來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力量,只要穩定目標,持之以恒,終有成效。今后在自主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進程中,一定要采取強有力措施確定發展目標和統一技術路線,政府和各企業都必須按照要求來做,做到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確保新能源產業自主化開發建設目標的實現。
解決中國能源問題,既要“開源”,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又要“節流”,使化石能源得到高效、清潔利用。根據中國科學院提出的中國能源科技發展的戰略路線圖,近期(至2020年)重點發展節能和清潔能源技術,提高能源效率,中期(2030年前后)重點推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向主力能源發展,遠期(2050年前后)建成中國可持續能源體系,總量上基本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需求,結構上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降低到60%以下,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之一。國家發改委制定了新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15%。這些規劃和技術路線都需要強有力的執行體系來保證實施,可以動態調整,但不能輕易放棄。
在發展我國新能源產業上,還要樹立堅定的民族自信心。盡管在許多技術上我們還會落后于發達國家,但從整體發展水平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是處于一致或接近的起跑線,特別是許多中國企業在新能源產業方面起步早,投入大,積累厚。在今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的搭檔芒格盛贊比亞迪,認為這家公司具有強烈的企業家精神,未來一定會成功。這一信心是如此鮮明。對我們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技術基礎和產業條件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計,不可妄自菲薄,不可固步自封。只要堅定信心,下大氣力,就一定能夠讓新能源產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居于引領地位,讓中國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中居于引領地位。
三、加快推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國內市場的戰略作用
技術創新是一個市場實現過程,沒有了市場的需求與認同,任何技術創新過程都會顯得單薄。縱觀世界上各個成功的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都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技術創新提升市場層次,市場需求促進技術創新,技術與市場形成動態的良性循環。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中,發達國家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拓展自身先進技術的市場應用范圍,在國際貿易中普遍采取了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并將知識產權作為最主要的國家間競爭、企業間競爭的利器。事實上,對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來說,離開了廣闊的市場需求依然是無法生存的。對我國這樣一個技術水平落后的發展中大國來說,自主創新成果也必須找到自己的應用者才能生存和發展,而其主要應用者不是國外市場,只能是本國市場。準確地說,巨大的國內市場資源已經成為我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資源。
13億人口的大國具有的市場資源極其巨大,幅員遼闊、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市場資源又頗具差異性,這為我國的各類型、各層次自主創新活動提供了最寶貴的市場需求動力。我們的自主創新實踐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將這種國內市場資源的重要性提高到足夠的高度,將應用環節視為與創新環節同等重要的程度。
在調研中,許多企業提出,給項目不如給市場。從企業技術創新的規律來看,單純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只是外部條件,來自市場的對創新技術和產品的需求,才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內生的、持續的動力。因此,啟動、發揮本國市場對自主創新活動的牽引作用,將市場應用作為發展新能源產業實踐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建設創新型國家至關重要。
利用國內市場,并不是要關門創新,而是要充分利用市場資源來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比如三峽工程中,用國內部分市場資源作為條件,在購買外方設備的同時要求轉讓技術,以此推動設備國產化和加快受讓方盡快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這一模式使得中國企業順利完成了從左岸機組分包商到右岸機組獨立承包商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可以自主設計、制造、安裝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
要充分利用國內市場,還要注意發揮政府采購市場在鼓勵使用本國技術與產品上的引導與示范作用。政府采購市場是整個國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影響力更是一般消費市場所無法相比。從國際經驗看,利用政府采購政策鼓勵本國企業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美國是利用政府采購對技術創新進行扶持的最先行、最成功國家之一。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相繼制定了《購買美國產品法》《聯邦采購法》等,專門制定了采購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內容。政府采購的重要性對我國這樣一個后發國家來說尤為突出,由于本國自主研發的新技術和產品沒有使用業績,既不符合成熟產品的成熟度要求,也不符合“同等優先”采購原則中的“同等”條件,因此往往是花費大力氣開發的新技術和產品很難得到市場認同。有的國內企業為了使自主研發的新設備能進入市場獲得投標資格,還要找一個“洋拐棍”來支撐,即讓國外公司出函證明技術是引進的,而國外公司因此就要求國內企業支付巨額的質保費。當前,在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指引下,在國家財政收入日趨豐厚到已經突破6萬億元的條件下,各級政府的采購行為應該都明確突出鼓勵本國技術和產品的導向并嚴格實施,如此堅持下去,對依托國內市場需求鼓勵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將發揮不可限量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四、加快推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必須形成政策合力
近年來,我國在鼓勵新能源發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規劃、政策法規和激勵機制,但目前支持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相關政策之間缺乏協調,各級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還遠遠不夠。
從調研來看,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在投入研發已經不是最急迫的,最需要的是完善相關的市場配套措施。從深圳、無錫、昆山的新能源企業和技術儲備來看,我們已經具備了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新一輪發展突破口的初步條件。從電動車的發展來看,目前最大的瓶頸是配套的充電系統,電動汽車要發展,充電系統如果不配套的話,在住宅區、停車場、道路上沒有充電的設施,電動車就不可能發展起來。而這些是單個企業無法完成的,是需要政府投入支持的關鍵環節。
我國現在開展大規模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的條件已經成熟,應進一步調動各方積極性,擴大示范范圍,可以公交汽車為主、以出租車、市政專用車、會議用車為輔,在大中小三類城市進行多系列、多車種的試驗示范。在“十二五”期間,要力爭使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示范車輛過百萬,如果實現這一目標,僅燃油節約就可達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萬噸。
新能源產業自主開發建設的過程是市場開拓、技術創新和生產經營一體化的過程,因此,要加強經濟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協調,營造有利于新能源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政策環境,力爭實現相關優勢資源的協同集成。這要求在國家層面上實現各項政策的協調一致,特別是在投融資、技術標準、對外貿易、政府采購、稅收激勵等方面,形成有利于自主開發目標實施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對自主化、國產化的新能源項目以及相關的技術改造項目,應實行國家扶持政策。這在當今發達國家推進新能源項目方面都是有先例可循的。同時,各級政府還應在信息、人才、資金、技術、管理咨詢等方面構建有效的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推動本國企業持續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總之,要通過明確的政策導向,讓自主開發的新能源企業獲得來自政府的更強的信心和更好的創新環境。
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權宜之計,更是引領中國持續發展的重大抉擇。我們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市場的競爭機制,大力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形成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合力,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科技創新規律的中國特色新能源產業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