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足以說明目前各方對我國汽車自動變速器發展的急切關注。”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王聲堂表示。
這種急切,源于20多年來企業在研發汽車自動變速器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挫折。中國工業報記者在多位企業代表的發言中都聽到“心痛”這個詞,目前行業的發展狀況可想而知。
切膚之痛
據王聲堂介紹,我國目前自主生產的汽車變速器還是以手動為主。自主品牌的自動變速器在經歷了20余年的發展之后,大部分仍停留在樣機階段,尚未產業化。為了攻克汽車自動變速器技術,國家曾在863項目中給予支持,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導致我國的汽車自動變速器大部分長期依賴進口。
隨著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我國對自動變速器的需求日益膨脹,進口量有增無減。王聲堂指出,國外主要變速箱公司如日本的愛信、愛達,德國的采埃孚、格特拉克,美國的博格華納等均已在華投資建廠,完成了在中國的市場布局,牢牢控制著我國的自動變速器市場。
這種窘境正是國內自主品牌自動變速器企業的共同之“痛”。
路在何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自動變速器難以產業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參會企業代表紛紛表示,首先是核心技術的缺失。其他原因包括起步較晚、研發投入不足、技術人才匱乏等,導致我國的技術不如國外先進,不得不采用國外產品。
一些企業代表根據切身體會談了他們的觀點。
“我們不能僅把問題簡單歸結為技術上的差距。因為這個產業的發展不僅僅是變速器生產企業的事情,而是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各方面的配合與支持。”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建華認為,整車企業的不積極導致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場拉動是造成國產自動變速器不能產業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說:“長期以來,只是變速器企業‘一頭熱’,整車廠并不重視這一環節,使變速器企業缺乏與整車企業匹配的經驗。”
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王順利也指出,“汽車自動變速器的關鍵零部件(電磁閥、電控系統等)基本上由跨國公司主導,變速器廠商夾在中間壓力很大。”
對此,梅永紅也深有感觸。他坦言,上面提到的問題并不是某個企業或者協會組織能夠解決的。他說:“國家對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關注需要加強,更重要的是應有一個戰略層次的構架。”
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汽車工業高速成長時期,專門為汽車零部件產業進行立法,核心就是把以前一些由整車企業所控制的關鍵汽車零部件廠商獨立出來,形成充分競爭,讓整個零部件產業走向創新之路。當時的日本并不像我國這樣關注整車的發展,而是把整個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放在培育完整的零部件配套體系上。
路在何方?梅永紅自問自答:首先一定要依靠自主創新實現技術突破,掌握核心能力;其次是需要重新認識和籌劃未來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結構和布局。
合則共生
建立產業聯盟是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的有效途徑。其實,這在一些強國的產業發展之路上早已屢見不鮮。
梅永紅講述了日本研發電動汽車的案例:目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而在我國涉及到電動汽車的技術專利大概共有2800多項,但屬于我們自己的專利只有300多項,而日本在中國申請的相關專利已經達到700多項。一個國家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就是我們自己的兩倍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繼續拉大。日本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們把本國電動汽車領域最具實力的31家企業匯集到京都大學,讓300多人的核心研發人員脫離原單位,組建一支類似技術聯盟的隊伍攻關電動汽車關鍵技術,并由政府、企業、學校三方出資進行支持。
“日本已經在這個領域遙遙領先,但他們還要用這種集團作戰的方式,來與我們競爭,最后的結果將不言而喻。”梅永紅指出,合作對于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尤為重要。
其實,此次研討會的主要議題就是與會各方討論建立“中國汽車自動變速總成創新聯盟”的相關事宜。目前,中國齒輪專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以及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聯合組織了20多家企業30多位專家,正在籌備成立“創新聯盟”。該聯盟力圖攻克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核心共性技術,并使之形成產業化,打破這一領域被國外公司一統天下的局面。與會代表都表示,這種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建立本身就是研發體制的一種有效創新。
“今天在座的企業都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們能夠走在一起,體現的不僅僅是利益取向,更是一種文化價值的取向。”梅永紅最后說,合則共生,生則共贏,惟有合作才有未來。
核心提示 :
自主品牌尚未形成產業化,是我國汽車自動變速器領域長久以來的“傷痛”。
7月23日,汽車自動變速總成創新聯盟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梅永紅在講話中用“悲愴”一詞形容我國汽車自動變速器產業化的艱難進程。
不可否認,我國是汽車制造大國。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達609萬輛,同比增長17%。按照這一發展速度,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躍居世界第一幾成定局。但是,我們并不是汽車制造強國。在品牌知名度、國際競爭力、產業集中度、汽車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中國汽車產業與歐美、日本等汽車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究其根本,核心技術的缺失是我國汽車產業最大的“硬傷”。而其中尤以汽車零部件的制造技術最為關鍵,這也是制約我國汽車產業變強的主要瓶頸。汽車自動變速器就是長期受制于人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自主研發這一產品,但目前大部分仍需進口,自主品牌多停留在試制階段,無法量產。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們正在大舉發展的一些現有自動變速器技術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因此,加速我國“汽車自動變速器總成”成套技術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