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軍工行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綜合實力強,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然而,“‘高而不新、大而不強、全而不精’成為制約遼寧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不盡快解決軍工和民口配套企業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將直接影響到老工業基地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
看得見的成果
據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經過“十五”的改革與發展,遼寧軍工渡過了艱難的產業轉型期,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和改革脫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和民用產業發展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以船舶修造、航空制造、兵器化工、軍工配套、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電子信息、民爆器材為主體的軍民結合產業發展格局。目前,這些產業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08年遼寧省造船完工量達389萬載重噸,位居全國第三,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78億元,利潤總額17.53億元,船舶工業軍民并舉,產銷兩旺,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其中,JU2000深海石油鉆井平臺、30萬噸VLCC油輪、國內首創的15.9萬噸原油輪、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7.4萬噸雙舷側散裝貨船等,代表了國內先進水平。
此外,遼寧省民機研發成效顯著,航空一一二廠承擔的ARJ新支線飛機發動機吊掛提前交付,填補了民機制造技術的一項空白;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簽訂的沖8—Q400飛機大部件轉包項目,是中國迄今承接的結構件最大民機轉包生產項目,達產后年產值4000萬美元以上。航空四一零廠繼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QD—128航改型燃氣輪機后,RO110重型燃機又獲得科技部863科研項目的立項。
兵器四七四廠生產的精細化工產品乙醇胺實現了替代進口,年生產能力達2.8萬噸,年銷售收入3.5億元,市場占有率20%以上。
航天一一一廠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72QE汽油機,其零部件國產化率為100%。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公司年設計生產能力達30萬臺,批量供貨和配套的整車廠28個,涉及105種機型。
核電項目進展順利。2007年8月,規劃投資約500億元,建設4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遼寧紅沿河核電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預計2014年全部建成投入運營,年發電量將達到290億千瓦時。核工業集團和遼寧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民用核電項目、鈾資源開采,百萬千瓦級核主泵國產化研制、海水淡化等項目上進行全面合作。遼寧徐大堡核電項目已進入初可研階段。此外,電子四十七所的LT1041汽車閃光器、大屏幕LED、沈陽遼海機構廠的船舶電器產品、兵器七二四廠的汽車空調等都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亮點。
發展的“絆腳石”
盡管遼寧省軍民結合產業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于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政策扶持、信息、資金等因素的影響,該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遭遇“絆腳石”。
思想觀念保守陳舊,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制約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一些軍工習慣了“靠軍吃飯”,“等、靠、要”思想嚴重,發展民用產業方面與原軍工產業嚴重脫節,再加上開拓創新意識不強,在市場競爭中往往以失敗告終。
體制機制僵化,改革明顯滯后是制約該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第二個瓶頸。盡管國有軍工企業進行了公司制度改革,但各軍工集團自我封閉、自成體系的格局還沒有徹底打破,既缺乏軍民技術上的互動發展機制,也缺乏配套企業與科研院所間的合作互動機制。企業和科研院所改革不到位,產權結構還比較單一,現有的激勵制度、工資體系和人員調配等管理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各軍工企業負責人往往由各軍工集團委派,缺少市場經濟意識和市場開拓能力。
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缺乏改革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盡管原國防科工委頒布《關于鼓勵民營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意見》,但相關的配套政策沒有出臺,民參軍的信息渠道不暢,門檻高,民企難進。比如,在保密認證上,規定將具有軍品密級合同作為辦理保密認證的前提條件,同時又將保密認證作為辦理軍品科研生產許可證的前提條件,使得一些有心加入軍品科研生產隊伍的民營企業無法取得資質。
除此之外,軍工企業與民品配套企業缺乏溝通機制,信息不對稱,“信息孤島”現象嚴重,軍工之間、軍地之間難以形成良性互動,軍工之間資源難以實現雙向優化配置。軍工企業發展民品資金籌措困難,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步伐緩慢。
努力突破瓶頸
為了盡快解決上述難題,遼寧省工辦轉變思想,積極尋求突破,重點從六個方面沖擊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瓶頸。
加快軍民結合法規建設,形成長效機制,消除軍民結合的體制障礙,把軍民結合、寓軍于民作為國家戰略立法。在相關立項、評價標準、優惠政策等方面,通過建章建制達到規范化、科學化;在研究開發、資金擔保、人才引進、技術入股、貸款、軍品退稅等方面制定系列優惠政策;把“軍轉民”和“民參軍”納入全國經濟發展規劃,統籌安排。
擴大通用標準,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
縮減軍用標準,發展軍民兩用標準,在保證軍工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在軍品中使用民用標準,以此擴大配套范圍,提高配套能力,提高軍工產品生產建造的速度,降低生產成本。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一方面要滿足軍方的武器裝備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可在非軍事領域得到切實應用。
以民保軍,加大民品開發力度。在保證平時滿足軍事需求、戰時迅速轉換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民用產品,加大民用產品的開發力度,要以民保軍、以民促軍、軍民結合、協調發展。要由以軍品國家模式發展民品,向以市場需求模式發展民品轉變,將民品列入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要按主業地位,組織投入民品發展所需要的資源,落實資金、人員、機構和支撐條件。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將軍工的高新技術用來發展民品。
降低軍工行業準入門檻,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參與軍工體系建設。民營經濟具有靈活的機制體制,有巨大的創新潛能和動力,有比較雄厚的資金基礎。要摒棄成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放心、放手、放開讓民營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除核心和關鍵部件外,其余配套產品走社會化合作之路,讓民營經濟激活軍工配套體系建設。要取消民品配套企業與軍品企業的不平等競爭待遇,出臺相同的政策予以支持。
加大協調服務力度,積極搭建軍民結合平臺。制定我省軍民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加強軍工單位之間、軍工與民品單位之間、軍工與地方之間的協調服務工作,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協調解決軍民結合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加強政府部門的監管。
積極探索發展軍民結合產業的新途徑,引入和培育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建立國家級軍民兩用技術開發中心,設立軍民兩用技術發展基金,建立軍民兩用技術園區,解決目前軍民兩用技術開發應用中遇到的資金短缺、技術力量不夠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