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騰中重工機械公司收購美國悍馬品牌引起世界震動,從此中國擁有了第一個世界著名汽車品牌。這次收購再次說明:僅看國內資源和市場來推動本土創新是不夠的,要放眼全球資源和市場,推動本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當代經濟競爭的突出特點,是超越一國界限在全球范圍配置資源和市場。三十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源,推動了中國競爭力的持續快速提升。在未來的時間里,這種發展勢頭依然存在,并將越發強勁。如何利用好國際資源,積極參與好國際競爭,將是中國競爭力提升面臨的一個基本課題。2008年,美國國會發表了題為《比較全球影響力:中國和美國在發展中世界的外交、外援、貿易和投資》的報告,報告重點是對中國和美國在五個發展中地區(南亞、中亞、非洲、中東和拉美)的外交和經濟活動進行比較。事實上,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現任副總統拜登在2007年就組織了類似的研究報告。過去美國關注中國制度、意識形態分歧等問題,今天越來越關注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究其原因,是美國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其長期發展和領先得益于最大限度地從全球獲取資源和市場。重視這方面的研究,是美國擔心中國與之在全球范圍爭奪資源和市場。
今天,全球化的規模和深度日益加劇,使得經濟活動的范圍超越國界,生產在全球的地理分布越來越分散,原本局限于一定區域的價值鏈被拉伸到不同的國家,全球價值鏈因此形成。這種全球生產網絡中的不同環節具有不同的價值分布權重。不同生產階段在不同地區配置資源,目的都是追求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
發達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始終占據利益分配的最大權重,越來越牢固地占據產業價值鏈中“微笑曲線”的兩端。要向價值鏈上端移動,就要求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這種創新能力特別是技術創新能力,正是發達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上居于優勢地位的關鍵所在。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關起門來競爭只能讓自己的創新能力萎縮,讓自己始終處在價值鏈的低端。在新的競爭態勢下,中國在分析了多數發達國家成長路徑后,提出了自主創新的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這正是清晰地把握住了中國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的主要路徑。
有人擔心,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是否有能力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事實表明:這種懷疑是沒有根據的。只要堅持自主開發的平臺和信心,中國企業就一定可以有效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
還是以汽車工業為例,位于安徽蕪湖的奇瑞汽車公司,1999年底才實現第一輛車下線,而從1輛到100萬輛僅用了93個月,創下中國乃至世界汽車行業發展之最。更重要的是,奇瑞汽車從一開始就堅持國際化戰略與自主創新戰略的有效結合,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先進技術資源的合作,積極拓展其他國家市場空間。奇瑞的國際合資合作堅持以開拓海外市場為主要目標,以輸出產品和技術為核心,以堅持奇瑞品牌的獨立性為特點,以提升奇瑞全球競爭力為最終目的。在國際化進程中,奇瑞汽車堅持通過國際貿易擴大出口,打開國際市場大門,通過在海外建廠,建立開拓國際市場的根據地,并通過與國際一流企業資本與技術的合作,全面進入了全球市場。
今天,中國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在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時,都非常重視全球資源和市場的獲得。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敢于并善于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使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真正得益于全球資源和市場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