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聚是指同一產業在某個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斷匯聚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指在一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個不同類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相關服務業,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產業集聚問題的研究產生于19世紀末,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1890年就開始關注這一經濟現象,此后在經濟理論界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隨著國內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高度重視,產業集聚也引起各方面關注,特別是各級政府的重視。
產業集聚的主要形式
基于大企業形成的集聚。所謂大企業集聚是指在地理空間上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核心企業,其他企業圍繞核心企業形成聯合體。在區域內部,大企業之間形成寡頭壟斷,各個寡頭生產的產品相同或相似。例如,昔日的美國汽車之都底特律,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曾集聚于此,生產的汽車一度占美國總產量的80%以上,形成典型的大企業集聚。在底特律汽車產業繁榮的時候,各個汽車巨頭都有自己穩定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之間存在嚴密的生產分工,而三大汽車巨頭之間則存在較強的壟斷競爭。
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集聚。在某些地方,由于以前具有某種手工業的基礎,在新的外部環境刺激下,該產業迅速發展,集聚成群。比較典型的是意大利普拉特的紡織品集群。普拉特是托斯卡那州的一個小城市,面積430平方公里,人口約17萬,現為意大利主要的紡織品產地之一。早在中世紀,普拉特就有羊毛工業的傳統,到19世紀開發了再生毛料利用技術,大大降低了原料生產成本,一舉成為毛紡織生產基地。普拉特的全盛期是在1979年,毛紡機擁有量占意大利的70%、全世界的40%,毛織機擁有量占意大利的50%。
基于大學、科研機構與企業間協同作用形成的集聚。在這種合作群體中,大學或科研機構為眾多的企業提供可轉化為商品的新技術成果和具有新產品、新工藝開發才能的科研人員以及設計人員。眾多企業則為大學、科研機構提供資金,成為科研人員和畢業生進行實習的場所。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硅谷。硅谷所在的灣區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的大學,這些高校和科研機構培訓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提供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且為區域內形成合作研究的氛圍和鼓勵創新的精神奠定了基礎。尤其是斯坦福大學,目前硅谷將近一半的銷售收入是來自斯坦福大學的衍生公司。
基于政府作用形成的集聚。比較典型是韓國。韓國政府為了培育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先后支持建立了一批大規模的企業集團,如昌原(機械)、龜尾(電子)、蔚山(石化)、巨濟(造船)、浦項(鋼鐵),這些地區被發展成韓國重要的產業集聚地。此外,韓國最大的研發集聚區大德科技園主要也是由政府的研究基金建立的。2004年,韓國政府開始建設以首都和周邊地區為核心的大規模信息產業聚集帶,培養今后30年內拉動韓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
產業集聚的作用
馬歇爾在研究中發現,集中在一起的廠商比單個孤立的廠商更有效率,同時,相關產業的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促進行業在區域內的分工與合作。產業集聚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有助于上下游企業減少搜索原料產品的成本和交易費用,使產品生產成本顯著降低。集群內企業為細化生產鏈分工,有助于推動企業群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集聚使得廠商能夠更穩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應商的服務,比較容易獲得配套的產品和服務,及時了解本行業競爭所需要的信息。集聚形成企業集群,有助于提高談判能力,能以較低的代價從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處獲得公共物品或服務。
由于集聚體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會對外地相關人才產生磁場效應。隨著各種人才集聚,企業可在短時間內以較低的費用找到合適的崗位人才,降低用人成本。
產業集聚可以促進創新。在產業集聚中,新工藝、新技術能夠迅速傳播,同時,企業更容易發現產品或服務的缺口和不足,從而受到啟發,發現市場機會,研發新的產品。
產業集聚可提升企業競爭力。同處一地的同行業企業有了業績評價標尺,可以相互比較,這就給企業帶來創新壓力與動力,迫使企業不斷降低成本,進而改進產品及提高服務。集聚區內的企業比起那些散落在區外的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也更容易進入這一行業的前沿。
綜上可知,產業集聚有一定規律可循,演變是漸進的,同時又是不可逆轉的。產業集聚對提升一個地區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促進該地區經濟運行和生產過程的精細化、專業化、系列化有著重要作用。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