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看似尋常的一個周末被一段在微媒體上瘋狂轉發的視頻而變得“硝煙四起”。柴靜、《穹頂之下》、污染、霧霾,幾個關鍵詞接力般地在朋友圈刷屏,個人斥資百萬的新聞調查式紀錄片,通過網絡傳播的這次先例毋庸置疑大獲成功。上億次的點擊量帶來的輿論也是意料之中的。
百姓該如何生存
盡管《穹頂之下》被很多人質疑它的準確性、目的性,甚至真實性,但空氣污染的事實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不得不正視的。近幾年,PM2.5、空氣質量和霧霾被似乎成為了中國人每天必談的話題,防霧霾口罩的走俏也開啟了這場人類與自然之戰。然而,筆者曾特意咨詢過醫生朋友,在霧霾天戴口罩是否有效,答案令人失望,由于霧霾中的PM2.5顆粒太微小,導致口罩也無法阻擋它們。因此,霧霾下街上的眾生相告訴我們,沒有必要應減少出門這就是生存之道,除此之外我們似乎無能為力。
企業該如何生存
《穹頂之下》中,“兩桶油”以及眾多重污染地區被點名,但如今的惡果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該紀錄片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多個企業開始努力應對輿論壓力。最被人們關注的莫過于中石油與中石化兩大巨頭的反應。我們不得不說,中石化在此次戰斗中的危機公關表現尚可,用今天做的合規合法,及未來努力改善作為出發點,讓民眾看到了一個心有悔意的企業。與此同時,中石油的做法卻令人詫異。自稱中石油工程師的人發聲質疑《穹頂之下》,聲討柴靜,這樣的做法實在不夠聰明。企業未來的生存之道應心系民生,在危機面前審時度勢,眼光要放遠。
自動化行業該如何生存
視頻中講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鋒——英國,暗喻著中國的工業發展正在步它的后塵。近十年來,節能減排是中國工業發展的大事,更是年年談的舊事,管理成效顯而易見。盡管關停了若干家違規企業,但比起各種污染指標都在超標的高耗低產的企業而言,關閉的僅是鳳毛菱角,治標又治本的方法必定是采用高科技、新技術來達到節能效果。其中,自動化技術首當其沖。我們不難看到,越來越多的用戶企業開始重視節能減排、提高能效,自動化技術因此得到了更多關注。自動化是節能的必由之路。時勢造英雄。自動化行業要時刻準備好,迎接新機遇。
媒體該如何生存
微媒體的發展在《穹頂之下》的快速傳播后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今,網絡、移動設備的使用率遠遠大于電視機、報紙、雜志。我們曾慶幸于在”紙媒將死“的壓力下,紙媒仍然繼續活著。一個個紙媒巨頭倒下更讓我們深思,紙媒的路該如何往下走,媒體該怎樣生存。過去網絡媒體給紙媒帶來嚴重打擊,而今天的微媒體如同當頭棒喝,悄然而快速的占據了相當多的受眾市場。如同多棲發展的明星,多元化是媒體的生存法則,與時俱進,貼近受眾需求才能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