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是實現高新區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南京高新區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途徑。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2014年9月30日,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科技部正式批準南京高新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作為江蘇省首批開展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創建的園區,南京高新區早在2005年就編制了生態工業園建設方案,同年9月獲得江蘇省環保廳批復同意。經過5年的建設,園區實施了“規劃布局調整、環?;A設施建設、生態產業鏈構建、資源能源再利用、綠色招商、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程,2010年9月被江蘇省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命名為江蘇省生態工業園區。2011年4月,通過由環保部、科技部和商務部組織的專家評審,南京高新區獲批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2013年6月,南京高新區創建工作順利通過江蘇省組織的預驗收,12月通過環保部組織的技術核查。2014年1月16日,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對南京高新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工作進行了現場驗收。2014年9月30日,南京高新區獲批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近年來,南京高新區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國家生態示范園區建設,健全領導管理機制,成立了以管委會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園區生態工業相關政策,召開生態工業園區專題會議,落實責任目標任務,督查相關重點項目的實施情況,將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納入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2012年,園區增設了環保局,為做好園區環境管理,適應園區及建設項目環境監管的需要,不斷完善環境安全監測監控體系,成立了環境監察大隊和環境監測站,配齊配強專職人員,提升了園區環境管理能力和水平。南京高新區將提升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水平與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從導向引領、規劃先行、綠色招商、集約節約、制度創新等方面全面推進生態建設,致力于將南京高新區打造成為“科技創業孵化、機制創新引領、高端產業集聚、開放合作先導和綠色發展示范”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高端發展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自創建以來,南京高新區圍繞軟件與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產業招商選資,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工業產值穩步增長,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6.4億元,同比增長18.7%。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南京高新區加速培育壯大三大支柱產業,2013年園區軟件、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實現1350億元,占全區技工貿收入的60%。園區規模工業綜合能耗消耗量控制在13.7萬噸標準煤以下。
生態產業體系完善。園區始終堅持走“高”、“新”之路,園區主導產業鏈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軟件與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為主導,北斗衛星、職能電網、軌道交通等特色的生態產業鏈,形成了全國首個中國北斗衛星導航(南京)產業基地、國內首家中丹生態生命科學園。先后出臺10多項政策,從項目用地、人才引進、資金扶持等多角度,鼓勵符合園區主導產業規劃的企業進區發展,對能耗大、污染重、科技含量較低等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實施一票否決,堅決摒棄。
軟件及信息服務產業擁有相關軟件企業350余家,覆蓋電力自動化控制、信息安全、BIOS及嵌入式軟件應用、游戲動漫、軟件外包等領域。其中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引入了芯片研制、功能模塊、元器件制造、終端機生產和運營服務等50多家上下游企業。
生物醫藥產業以中國南京留學人員創業園、生物醫藥科技孵化器及公共服務平臺為依托,聚集了各類生物醫藥研發及生產企業180余家,涵蓋生物制藥、診斷試劑、醫療器械、中藥、研發服務外包等低排放低風險的行業門類,近年來園區拒絕了40多家不符合產業定位和環保要求的項目。
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形成了光纖材料、陶瓷材料、環保材料、太陽能、光能、資源再生、智能電網等產業鏈,孵化低碳技術,培育低碳產業。
創新發展
產業孵化成果顯著。南京高新區建成了南京軟件園、南京生物醫藥谷、南京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基地、中丹生態生命科學園等特色創新平臺,擁有諸多科技孵化器和公共服務平臺,其中國家級孵化器4個、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后工作站13個,省部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44個。
招才引智創新驅動。南京高新區專門成立人才辦公室,負責扎口全區人才引進工作,借助“321人才”、“雙創人才”、“千人計劃”、高新區“百人計劃”等人才引進項目,不斷引進生物醫藥、軟件等領域國際領軍人才和國內高水平人才,促進引進人才和南京高新區現有人才的組合,創建高水平研發團隊。
機制創新先行先試。南京高新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委托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了《南京高新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明確了建設目標、任務和措施,納入南京高新區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與賽迪顧問公司開展合作,完成了符合高新區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南京高新區產業發展戰略報告》,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
同時,南京高新區積極探索創新環境管理制度,成立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大氣污染預警應急處置、黑臭河流專項整治、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等領導小組,協同相關部門,形成合力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另外,南京高新區還積極搭建精細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環保電子政務系統、園區固廢交換平臺,推行環境基礎設施第三方運營,實施環境監察移動執法,建立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開展“一企一檔”環境管理,推廣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河長制等多項具有創新性的環境管理制度。
生態發展
規定紅線生態補償。南京高新區嚴格按照“一軸兩帶、兩核四片”的空間布局和“一園一谷一基地”的產業格局,將老山森林公園、龍王山風景區、濱江風光帶、滁河濕地等劃入生態紅線保護,明確管控要求,實施生態補償制度,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河道整治生態修復。南京高新區制定河道整治3年行動計劃,實施河道清淤疏浚、污水截流、生態護坡、景觀綠化等工程,僅2013年開工建設的就有朱家山河、西河等14條河道整治項目,河道整治總長度40公里,總投資約9億元。投資建設的濱江風光帶生態文化主題公園,通過保護自然生態資源,展現大江風貌和山水城林特色,打造商務、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濱江新岸線。
優化完善基礎設施。2009年園區實施“南京高新區熱力中心節能減排改造項目”,利用華能熱電廠余熱為園區供熱,投資4000萬元鋪設了華能熱電廠至園區的供熱管道15公里,2010年9月建成并通汽,熱力中心原有3臺鍋爐及區內全部燃煤鍋爐停用,將熱力中心輸煤場改造為職工活動中心。園區同時加大污水管網建設力度,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范圍內管網覆蓋率為100%,建成污水泵站5座,污水管網近85公里,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收集后進入高欣水務有限公司集中處理后排放。
低碳發展
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南京高新區實施煤改氣、油改氣、集中供熱改造等一系列工程,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清潔能源比例進一步提升。2012年相比2008年,天然氣和液化氣占能源消耗總量比例從7.5%增加到15.8%,原煤消耗占比從28.2%降低為零。蘇美達公司利用廠區屋頂和墻面、車棚頂面建設新能源利用示范項目,共計約2萬平方米的表面積建設了2.166MW光伏電站。是南京首個并網的分布式屋頂示范電站項目,成為積極倡導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典型案例。
大力推廣低碳建筑。南京高新區實施建筑低碳改造、推廣建設節能建筑,動漫大樓和中科院大樓的遮陽窗、活動板葉夏阻輻射,冬透陽光。建設中的南京“綠色燈塔”結合了丹麥設計理念和南京自然條件,透過頂部和四周全方位采光,實現高效節能。
研發環保低碳技術。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區以來,南京高新區引進了碧盾環保、國電環保、久吾高科等環保企業,聚鋒科技廢物再生利用企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環保產業,孵化環保低碳實用技術。國電環保成為國內最大規模、技術最先進的電除塵器高頻電源基地,SPEP-2000型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CEMS)廣泛應用于全國電力、化工、冶金、石化、水混等行業。碧盾環保阻截除油技術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數十家大型石化企業投入運行,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集約發展
土地資源高效利用。南京高新區建立良好的土地進入與退出機制,積極實施“騰籠換鳥”,實現土地高效利用。3年來收回低層次產業用地376畝,用于發展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產業。2012年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達15.7億元/平方公里。
資源能源集約利用。南京高新區通過開展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和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2012年相比2006年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了約60%,僅0.067噸標準煤/萬元,遠低于國家標準0.5噸標準煤/萬元。
積極推廣中水回用。南京高新區積極開展中水回用,區內高欣水務、錦湖輪胎及中萃食品等企業均建設了中水回用設施,將廢水深度處理后回用于道路降塵、廠區綠化、屋頂降溫等,減少廢水排放50萬噸/年,中水回用率達17.4%,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
綠色發展
大力實施清潔生產。截至2012年底,南京高新區34家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已實施497個清潔生產方案,其中中高費方案60項,投資約1.5億元,節電750萬千瓦/年,節水105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硫約112噸/年,減排污水4萬噸/年,實現經濟效益6300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
嚴格控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排放。南京高新區醫藥企業建設有機廢氣治理裝置,實施有機溶劑回收和VOC減排工程。南京健友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實施樹脂罐和混合罐體積擴大、乙醇罐和沉淀罐夾套低溫保護、設備和管路密閉化改造工程。南京綠葉思科藥業實施溶劑回收、循環利用改造項目,回收乙醇、丙酮純度可達90%,乙醇回收率約75%,丙酮回收率約85%,有效控制了VOC的排放。
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南京高新區倡導綠色出行,建設軌道交通,推廣低碳交通,降低碳排放;園區宣傳綠色消費,開展“光盤”行動,不斷豐富生態工業園建設內涵;園區定期發布《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簡報》,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普及生態文明教育。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