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前20年是我國農業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2015年的“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入推進農村廣播電視、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寬帶普及,推進信息進村入戶。這是中央連續多年以“一號文件”的形式,提出要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由于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基礎條件、發展環境和發展程度等存在明顯差異,故我國農業信息化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采取與其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相適宜的區域性農業信息化建設模式。
一、整體推進與局部突破相協同。
農業信息化建設應遵循整體推進的要求,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均要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發達地區要在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農業的同時,積極引領新興產業發展,使傳統農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和適應性,使新興產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欠發達地區要以信息化為引擎,搶抓工業反哺農業和農業信息化發展機遇,積極求索,大膽創新,勇于超越,實現當地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從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全局看,既要做到整體的全面推進,又要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適時實現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局部突破。在農業信息化基礎條件較好的區域,在農業市場化程度高、農產品商品率高、市場對信息需求迫切的區域,要加大信息網絡建設力度,做好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和深度開發,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各環節的應用,引導、動員、鼓勵和支持多種市場主體參與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和農業信息服務等工作,創造性地探索、論證并建立各具特色的區域性農業信息化建設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面對農戶的信息技術支持和涉農信息服務,使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服務等與農業生產融為一體,使其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使其真正發揮引領、帶動農業經濟發展、服務“三農”建設的重要職能作用,成為農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催化劑和新引擎,使該類地區成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排頭兵,起到典型帶動和標桿示范的作用。
二、農業信息化建設與農業經濟發展相適應。
區域性農業信息化建設模式的選擇直接受到其所依附的農業經濟系統的結構、功能、作用范圍、運行效率等的影響與制約。為此,我們要開展的區域性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應與農業經濟發展協調推進,同步開展,協同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民接受現代化教育,接觸新知識、新技術等提供了條件和可能。為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積極推動科技文化在農村地區的傳播與普及,引導農民現代信息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進一步豐富農民科普文化生活,全面提升農民群體的整體科技文化素質和信息觀念。在此基礎上,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動態調整農業經濟發展戰略和策略,關注農業信息化外部環境和內生動力的變化,以信息化為手段和重要科技支撐,創造性地改變農業現狀,推動其持續健康發展,全面促進農業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與快速成長進步。
三、滿足需求與提升服務效果雙促進。
廣大農民信息需求的滿足需要大量的資金、時間、知識等要素的投入和其作用的充分有效發揮。受規模、收入、知識水平等限制,小規模經營農戶對信息的接受和利用能力低,僅靠其自身力量無法形成大量的、充分的信息需求,僅依靠其自身發展,農業信息市場的培育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同時,滿足和創造農民的信息需求,加速農業信息化進程也有諸多有利因素和條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協會等,其生產經營規模化、專業化程度相對較高,信息化需求相對強烈,信息資源應用效益較好。現階段,農業信息服務的對象主要應以這些信息需求相對強烈的用戶為主,通過其典型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以點帶面,激發其他農戶的信息意識,進而提升其信息需求,以及信息化服務其生產、生活的能力和效果。
為實現農業信息服務效果的提升和改善,在現階段,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應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為政府決策服務向為生產經營服務轉變;二是由側重生產信息向側重綜合性信息轉變;三是由注重計算機網絡向注重各類媒體相結合轉變。
四、統一規劃與因地制宜相統一。
應統籌規劃農業信息化建設目標、戰略、重點、次序、策略等,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科學規劃,有序推進。不同區域的信息化建設模式,應采取與其發展水平和發展環境相適應的建設模式,在發揮信息化對農業發展引領作用的同時,不宜過分超越其經濟發展水平所能承受的范圍。在農業信息化分區域建設過程中,要樹立全局觀念,有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堅持“三統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的原則,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參與建設,實現統一、開放、包容、互聯、共建、共享的目標。
在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因各地區的區域經濟特征、經濟發展水平、人文地理等各不相同,因而開展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應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分區域展開,突出各地信息化發展重點,科學制定農業信息化建設專項規劃,兼顧一般,突出重點,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同時,不同區域的信息化建設模式要根據信息技術的演進方向、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等的變化,對信息化建設模式適時調整,確保信息技術的先進性、適用性。
堅持信息服務手段多樣化,尤其是在農業信息設施薄弱甚至缺乏的地區,要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業信息網絡和信息服務工作,注重信息化的組織體系建設,不拘一格、多措并舉,充分利用傳統信息服務方式,積極建設和發展新興信息傳播渠道和服務載體,及時向農民傳播農業政策、科技、生產、市場等信息,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