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服務業年均增速達30%,隨著國家利好政策的出臺------環境服務業的春天來了
環境服務業進入快速啟動期
隨著國內環境服務需求的增加,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高峰期。國家相關部門將通過政策扶持等行政手段,推動環境服務業健康發展。
作為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微不足道的環境服務業正成為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這從環境服務業近年年均30%的增速中可見一斑,特別是隨著《“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出臺,我國環境服務業正進入快速啟動期。
不過,由于起步晚、基數低,目前我國環境服務業占整個環保產業的比重僅約為20%,而歐美市場這一比重已經高達50%。“這個差距,正說明中國的環境服務業還有很大增長空間。”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表示,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環保產業成熟度的重要標志,未來我國環境服務業占整個環保業的比重將不斷提高。
齊魯證券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在新三板62只節能環保個股中,有49只是在2014年掛牌的,節能環保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呈井噴態勢,而此前每年的掛牌數均未超過6只。值得關注的是,在上述節能環保個股中,環境服務板塊的業務營收增長最快,同比增幅高達192.5%。
這僅僅是個開始。有市場機構預測,我國在未來20至30年內將迎來綜合環境服務業發展的高峰期,將會出現一大批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環境服務機構。據保守估算,至今年末,中國環境服務業市場有望形成2500億元的規模。
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背后,是不斷凸顯的環境服務需求。近年來,眾多涉及大氣、水和土壤污染事件頻頻發生,一方面,敏感的投資者看到了潛在商機,另一方面,環保作為政策導向型產業,相關政策不明朗、實施細則缺乏等現狀,也常讓他們左右為難、猶豫不決。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環保部等部門在去年4月啟動了環境服務業試點,首批19家單位入選,其中不僅有遼寧、江蘇等省級環保部門,永清環保、桑德投資等多家上市企業也名列其中。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一位官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無論是近期《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的出臺,還是去年啟動的試點創新,根本目的在于打破環境服務業的發展瓶頸,通過市場需求的釋放和有效對接,形成推動環境服務業健康發展的合力。
轉型下一站:環境綜合服務商
我國環境產業將進入基于產業鏈的深度合作時期。除了技術集成、工程建設等基礎能力外,環境綜合服務商還要具備投融資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盡管環保產業屬于新興產業,但環境保護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僅靠傳統手段與措施,已難以滿足當前環境治理的需求了,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從最初的‘裝備制造商’轉向‘環保設施運營服務商’,繼而再逐步轉向‘環境綜合服務商’,環保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已十分清晰。”長期從事環保產業研究的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高級工程師鐘曉紅表示,市場對于環境綜合服務商的門檻較高,除要具備技術集成、工程建設、設施運營等基礎能力外,還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投融資能力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事實上,我國環保產業的轉型序幕已經拉開——無論是大氣治理還是污水處理,傳統以污染點治理為主的設備制造市場正面臨快速萎縮,而環境綜合治理思路的確立,讓綜合服務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參與環保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
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執行副會長、清華大學環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看來,環保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求專業化分工,中國環境產業已進入了專業化的戰略合作時代,這種合作不僅是在項目和企業的合作上,更是基于產業鏈的深入合作。
按照《關于發展環保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正在開展的環保服務業試點,就將重點放在了治污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運行服務,以及工業園區環境管理、環境金融等領域的探索創新上。下一步,有關部門還將通過環境服務業的發展來推動環保產業鏈上下游整合以及橫向聯合,培育一批涵蓋環境咨詢、環保設備、工程設計等產業鏈各個環節,能夠提供高質量環保服務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50個左右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環境服務骨干企業。
“未來環境服務業發展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深度,一是寬度,這將成就中國數萬億環境產業市場的未來。”傅濤說。
“藍海”市場的新命題
除了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常見環境問題,綜合環境服務商在重金屬污染防治、電子廢棄物處理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和大規模的商業應用方面大有可為。
在業界,綜合環境服務商被稱為“全科醫生”,它不僅要面對大氣和水污染這樣的“常見病”,還要面對更加棘手的“疑難雜癥”以及各種潛在“病灶”。
以PM2.5為例,對人體危害更大的,是附著在PM2.5上多達上千種的有害物質。在2014綜合環境服務高端圓桌會議上,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李蕾表示,這些化學品污染是潛在的、長期的、可轉移的,對于環境綜合治理而言還是個新命題。
除了上述有害化學品外,潛在的環境風險還存在于重金屬污染防治、電子廢棄物處理、飲用水源地布局等多個方面,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大規模商業應用,都存在諸多空白點。
從環保部獲悉,繼水和大氣之后,下一步我國將開展土壤環境的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由于土壤治理的規模大、周期長、技術難等特點,國家用于土壤治理的投入或將高達十萬億元的規模。而在環境服務業中,涉及土壤治理的市場占比目前尚不到4%,提升空間巨大。
與此同時,作為環境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節能服務市場,未來有望得到進一步拓展。“通過節能服務來提升能源的效率,實際上就是減少了污染。”北京博銳尚格節能技術股份公司總經理江江對此體會頗深:過去講節能,就是換個燈管或是局部改造;現在的節能,涵蓋了企業各部門的系統性節能方案,越來越多的商家已開始意識到它的重要性,這是個了不起的變化。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非環保類企業對環境服務市場也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甚至開始涉足相關的環境服務業務。去年12月,上市公司威遠生化正式宣布更名為“新奧生態控股”,全面啟動公司戰略轉型。公司董事長王玉鎖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更名后的公司除進軍清潔能源上游業務外,還將利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向同行提供環境服務產品,以有效解決煤化工企業當前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這樣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中國環境服務市場的藍海,需要更多有識之士的加入。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