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做好兩會的“文章”、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經濟新常態需精神新狀態、新型智庫建設、農業信息化建設與農業經濟發展、意識形態、憲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王蒙:把兩會“文章”做得更好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抓手與要點
著名作家、學者王蒙認為,兩會的規范化制度化與常態化透明化,對于我國的發展、進步、現代化、法治化與民主化,對于政治文明、經濟建設與世道人心的優化,起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F在,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則深深體會到自己作為國家和人民公權力主體的責任與使命,他們更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是在行使審議、決策與監督等方面的職能。兩會推動著我國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兩會的意義與力量在于反映民意的充分程度、深刻程度、明朗程度,在于它們能夠成為各界群眾與中央政府的橋梁與紐帶,在于它們對于自己的權利與義務、責任與意義的充分自覺,在于它們是我國民主政治的生動表現。兩會的運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兩會還大有前進的空間。
當下,兩會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機制、一種政治生活的有聲有色的高端體現。兩會在前進,中國與世界對兩會的關注度與期望值越來越高。把兩會的“文章”做得更好,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抓手與要點。尤其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中國人民寄希望于兩會,世界在關注兩會。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兩會是一個風向標。2015年春天,看兩會如何體現更多的民主與法治、更多地推進民生福利,看中國如何沿著自己的道路實現成功與穩健的現代化,看中國人民如何創造前所未有的歷史新篇章,大家都關注著、期待著。
陳雨露: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指出,中國經濟“新常態”孕育著一個正在崛起的國家擁抱新經濟體系的宏大發展機遇。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第一,大改革與大調整的機遇。第二,大消費、大市場與構建“大國經濟效應”的機遇?!〉谌?“大縱深”與構建多元增長極的機遇。第四,“大人才”與構建第二次人口紅利的機遇。第五,“大創新”與構建技術紅利的機遇。第六,大升級與構建升級版中國經濟的機遇。第七,大開放與中國經濟全球布局的機遇。
朱永新:經濟新常態需要精神新狀態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改革開放的35年里,中國經濟增長每7年差不多就翻一番,GDP年均以近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因此,面對當前的“新常態”,少數人無所適從,看不清方向;也有人害怕創新,擔心多做多錯;還有人認為好日子過完了,唉聲嘆氣。這三種現象,既是轉型時期人們的心理反應,也是需要關注與疏導的負能量。在經濟新常態下,特別需要良好的精神新狀態,才能應對自如,贏得這場挑戰。一、經濟新常態需要我們擁有平常心。二、經濟新常態需要我們擁有進取心。三、經濟新常態需要我們擁有自信心。人活著,歸根結底活的是一種精神。人創造精神,人又被這種精神所創造。經濟新常態需要精神新狀態。當平常心、進取心、自信心成為中國人精神的新常態時,這一束精神之光就會照亮我們腳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會成為中國人生活的新常態。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