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機器人革命”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業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沈陽智能裝備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2013年,沈陽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已經由2003年不到300億元增長到1615億元,多年的創新發展為沈陽的新一輪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裝備制造業是沈陽的“看家本領”,在新一輪東北振興中,沈陽要繼續站在排頭、走在前列,發展集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于一身的高端裝備制造業,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把“看家本領”變為“獨家本領”,是必由之路。但沈陽裝備制造業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向高端價值鏈躍升?提升信息化與服務水平仍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提升傳統制造業競爭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發展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產業,推動其在裝備制造業的應用,是沈陽老工業基地實現結構調整和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
以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制造為核心,推動沈陽的產業升級。
一是符合沈陽的產業實際。沈陽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已形成了機器人智能裝備、IC裝備、流程工業自動化、數控機床等眾多產業集群,擁有第一個國家級IC裝備產業制造基地。在機器人產業方面,沈陽形成了以獨有技術、核心零部件、領先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在工業、服務、特種及移動等機器人領域呈產業集群組合發展。以沈陽自動化所、新松公司等為代表的多家研究所和企業,在中國機器人發展領域創造了20多項第一,是擁有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廠商和國內機器人產業的領導企業。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沈陽擁有東北地區運算能力最快的超級計算中心和運算能力最快、存儲能力最大的云計算中心。
二是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家發布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測,智能裝備產業未來年均增速將超過25%。盡管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目前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偏低,品牌知名度也不高。2012年國產品牌機器人市場占有率僅為8%,這一短板就是市場,“補齊短板”是重要戰略。對沈陽而言,發展智能裝備產業不僅是打造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必然要求,更是推進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全國范圍看,沈陽在機器人產品的多元化程度、上下游配套能力,特別是技術力量支撐上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把握優勢,補齊短板,就要在核心競爭力上取得創新突破。
一是加強創新載體和環境建設。沈陽積極爭取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不僅可以打破科技成果所有權、收益權等體制機制障礙,極大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經濟效益,進而在科技體制改革上取得更大的探索空間,而且可以發揮示范區的集聚效應,吸引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更快地向沈陽集聚,為沈陽的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增添原動力。當前,沈陽正以渾南區國家級高新區為核心,舉全市之力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二是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圍繞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鼓勵沈陽行業領軍企業與高校、院所形成利益共同體,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整合創新要素和創新資源,建立產學研創新聯盟,聯合攻克共性、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突破產業發展瓶頸。發揮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橋梁紐帶作用,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沈陽機器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保障。引導企業接產轉產科技成果,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鼓勵高校、院所在沈陽創建新公司,開展產業帶動明顯、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成果轉化項目。
三是加快推進科技金融有機結合。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擴大沈陽科技風險投資基金規模,完善風險投資服務體系,強化投投聯動、貸貸聯動等工作機制,開展市場化、專業化運作,為智能裝備產業等領先技術領域的創新創業提供投融資支持。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開展科技擔保業務,完善抵押融資機制,放大貸款擔保比例,擴大信貸規模。以獲批國家第二批專利保險試點地區為契機,建立專利保險工作機制,探索知識產權讓渡使用新方式,拓寬險種類型,搭建智能裝備專利信息檢索及保險服務平臺。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