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3月29日,遼寧紅沿河核電站5號機組開工建設,這是去年中央提出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qū)新的核電項目建設后的首個開工項目,成為我國重啟沿海核電建設的標志事件。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對全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并暫停了新核電項目的核準。一批事故前已通過核準但未開工的項目也延遲開工。盡管部分專家和公眾對核電的安全性、可靠性存在一定擔憂,但我國應適度發(fā)展核電已經成為業(yè)界和學界的共識。
第一,增強能源保障能力,確保能源安全。我國化石能源供給短缺,2014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升至近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0%。不僅如此,我國能源進口來源過于單一、通道安全缺乏保障的局面仍未徹底改變。適度加大核能開發(fā)是提升我國能源自給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二,調整能源結構,推動節(jié)能減排。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而煤炭消費是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優(yōu)化我國能源結構,必須大力降低煤炭比重。與水電以及風電、太陽能發(fā)電等相比,核電具有穩(wěn)定性強、經濟性好等特點,在改善環(huán)境方面也有明顯優(yōu)勢。
與其他國家相比,目前我國核電的比例還非常低,我國內地運行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2010萬千瓦,核電僅占我國發(fā)電量的2.2%。這一比例不僅遠遠低于法國的75%,也遠低于全球約16%的比例。
第三,促進高端裝備發(fā)展,推動核電“走出去”。近年,隨著我國核電技術日益成熟,核電技術和裝備出口已經成為與高鐵技術并駕齊驅的拳頭產品。目前我國在三代核電技術方面已擁有兩大自主品牌——華龍一號和CAP1400。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核電站建設周期更短、成本更低,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通過一批三代核電項目的建設和運行,可以更好地打造核電領域的中國品牌。
在公眾擔心的核安全問題方面,我國一向把核安全放在和平利用核能事業(yè)的首要位置,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記錄。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停建所有基礎建設中的核電站,并全部改用三代核電技術。三代技術的安全指標已在二代基礎上大幅提高。當然,核電站的運行并不存在絕對的安全,但就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重啟沿海核電建設、適度發(fā)展核電是我國的現(xiàn)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