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隨著5號機組第一罐混凝土順利澆筑,紅沿河核電項目拉開了中國核電建設重啟的大幕。作為東北地區第一座核電站和規模最大的能源建設項目,同時也是中國首次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同時按照標準化、規?;ㄔO的核電項目,紅沿河核電工程的建設離不開一支敢打敢拼、經驗豐富、敢于創新的建設隊伍。
自2006年起,中國核建扛起了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任務,其所屬的中核華興、中核二三等公司從一期工程到二期工程,承擔了項目土建、全部核島設備安裝、調試服務和維護工作。經過數以萬計建設者三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曾經貧瘠荒蕪的土地,已被整齊有序的核電廠區取代,四座高聳的核島讓東北老工業基地散發出新的魅力。
技術創新打造新標桿
技術創新是核電站建設的永恒主題。
作為東北地區的首座核電站,紅沿河核電冬季施工成為首要難題。每年的11月14日至次年4月1日,紅沿河日平均氣溫穩定低于5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28.7攝氏度,而且雨雪稀少,干冷風大,六級以上大風天氣約占全年65%,冬期施工時間跨度長達140天。低溫大風天氣為設備吊裝、電纜敷設、焊接、無損檢測、灌漿、水壓試驗等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如何保證低溫環境下混凝土的連續施工?如何解決反應堆廠房筏基分層分段施工時間長、投入大的問題?如何高效率地完成焊接?
中核華興創新應用的“負溫環境下核電站混凝土施工技術”,保證了紅沿河核電站開工至今在冬季施工共澆筑的約6.5萬立方米混凝土無一例質量事故。該技術不僅解決了嚴寒環境下混凝土連續施工的難題,保證了施工進度,縮短了建造工期,而且為后續在北方寒冷地區開展核電工程建設提供了可靠經驗。
作為紅沿河核電項目中又一個技術創新成果,筏基混凝土整澆施工技術不僅開創了核電建設筏基整體施工的先河,也在業界迅速得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CPR1000堆型核島反應堆廠房筏基混凝土整澆施工技術”課題榮獲200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并獲得國家級專利。
此外,鋼襯里壁板安裝脈沖鎢極氬弧自動焊新工藝,縮短了施工工期,節約了成本,榮獲2009年度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和“2010年度國家級工法”,以該工藝申請的“核電站鋼襯里壁板現場焊裝方法”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環吊軌道梁地面預組裝與長圓孔位置偏差測量”工法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系數,直接節約成本90.7萬元,取得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的雙豐收。經推廣,該工法已在其他核電項目的環吊軌道梁安裝中陸續使用。
創新成果,不止于此。
中國核建在紅沿河項目建設中的多個領域堅持科技護航。“拆除腳手架設置生命線”、“剪板機、卷板機安全防護改進”、“無人值守數據異地備份技術”、“不銹鋼水池覆面板自動焊工藝”等均為自主創新成果。通過持續的工藝研發,實現了成本開支縮減人力工時消耗減少的預期目標,目前后續推廣已經展開。
管理創新促成果落地
科學高效的管理創新,可以將在嚴寒、大風等極端惡劣氣候條件下的技術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中核二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下游推上游”的模式,通過與業主方、設計方溝通,推動供圖進度,核對材料需求量,根據材料供貨進展狀態,合理安排現場施工進度;與中核華興協商確定按安裝進展分期分批地移交土建房間;每周召開包括系統移交專項協調,關鍵調試目標尾項清除,關鍵路徑保障、糾偏等會議,最終將制約工期因素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
焊接和管道沖洗試壓對溫度要求較高。對于溫度較低的焊接部件,焊接前再次進行加熱。管道沖洗試壓結束后,立即排出管道及設備內的水,并用清潔干燥的空氣吹掃干凈,質檢人員從系統最低點進行檢查,避免管道結冰的風險。
人才管理是創新管理體系的核心之一。中核二三實施“班組區域承包”等激勵機制調動發揮人才積極性、開展多項具體活動建設企業文化和建立多層次人才梯隊、通過多種培訓實行人才滾動培養。在保證各項安裝工作的同時,紅沿河項目部已成為新的人才的“孵化器”,具備了自我“造血”與“輸血”能力,為其他核電項目輸出關鍵崗位人員330人。
中核華興不斷完善考核制度、班組建設、供應鏈系統等,管理創新工作從紅沿河項目部率先試點啟動,8年中不斷完善,將整個管理機制修改優化。2009年8月10日,紅沿河1號機組順利實現穹頂吊裝,比三級進度計劃時間提前36天,同時還創造了同類堆型穹頂與鋼襯里周長、徑向最小誤差的新紀錄。
高標準保障核安全
質量與安全是核電工程建設的生命線。
在安全領域,中國核建各單位項目團隊開展多項培訓及監督措施。一方面通過“總經理部成員安全生產區域責任制”、“五星評估”標準、“誰施工,誰負責”、“工完、料凈、場地清”的管理辦法以及安全長效激勵機制,實現了建設團隊從“事后查處”的被動型管理向“事前預防”的主動型管理轉變;另一方面隨時跟蹤和高度重視工程公司現場專家提出的建議或疑問,針對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查分析。
2012年紅沿河項目部國際標桿建設達到六級標準,2013年紅沿河項目成為國際標桿建設首個達到七級標準的核電項目,2014年安全國際標桿建設保持在七級標準。
在質量保證方面, 各項目部建立了完善的“崗前培訓+上崗后復訓”制度,堅持從項目初始到竣工收尾,高標準嚴要求把控各個操作環節,實現“以安全促質量,用質量保安全”。另外,施工中格外注重巡查監督工作。質檢員對施工區域內的施工活動進行巡視檢查,采用隨機檢查的方法,進而發現質量計劃控制內難以發現的問題,及時對安全隱患進行制止和解決。
通過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等措施確保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的實施和實現,紅沿河核電工程質量實現了不斷提升。在世界核電運營協會公布的全球在運壓水堆核電機組9項關鍵指標中,紅沿河1號機組有6項達到國際先進值。2014年,紅沿河核電站一期工程榮獲核工業優質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