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當前隨著互聯網加速從生活工具向生產要素轉變,其與傳統產業的結合日益緊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業態更加密集涌現,“互聯網+”模式將成為企業競爭、產業競爭乃至國家競爭的新常態。
經過20多年發展,互聯網已經悄然滲透至各行各業,并誕生出諸多新興業態。“互聯網+傳統零售業”形成電子商務,撬動信息消費;“互聯網+傳統工業”形成工業互聯網,引領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互聯網+傳統金融”形成互聯網金融,助力“普惠金融”。“互聯網+”模式成為傳統行業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
能夠運用“互聯網+”思維,用新的發展觀抓住機遇的企業,具有趕超發展的更大可能。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位列全球十大互聯網企業中的中國企業,都是憑借“互聯網+”思維取得了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例如阿里巴巴以“互聯網+傳統集市”的思路打造了淘寶和天貓,以“互聯網+傳統銀行”的模式創新了支付寶和余額寶。
目前,以互聯網與工業的深度融合為代表,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新概念、新戰略、新舉措,德國“工業4.0”基于制造業基礎向互聯網融合,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利用互聯網優勢,激活傳統制造業以提升工業價值創造能力。我國則將“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實質也是通過互聯網與工業深度融合,在“互聯網+工業”的新競爭戰場上,搶占產業變革先機,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
面對互聯網強大的滲透力,傳統行業已紛紛變革發展模式,力求以技術、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等搶占競爭制高點。電子商務的興起,減少了傳統零售企業的業務收入,顛覆了傳統銷售業的銷售渠道;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吸引了銀行直接用戶,變革了金融機構的經營思路;智能電視的普及,搶奪了傳統彩電企業的市場份額。互聯網在顛覆傳統行業的同時,也在加速倒逼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如何在互聯網的跨界競爭中保持優勢,已成為所有企業都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互聯網+”已成為傳統行業提升競爭實力的一個新途徑:大型零售巨頭華聯、銀泰、新世界等積極應對阿里的淘寶和天貓、騰訊的微信購物等帶來的挑戰,陸續開展與手機淘寶、微信的合作,并通過打折、促銷力圖奪回市場份額;面對支付寶、余額寶等帶來的競爭壓力,四大銀行不斷推出各類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并通過降低快捷支付限額等手段作出回應。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到傳統行業“圈地”的爭奪同樣激烈。為打造互聯網生態系統,以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龍頭們紛紛進行投資與合作,遍布打車、餐飲、地圖、視頻、團購、旅游、百貨、移動支付等各個領域,在構筑自身全方位競爭實力的同時,也帶來各產業領域的競爭態勢的變革。
對此,賽迪研究院有關專家建議,順應互聯網與工業行業加速融合發展趨勢,搶占智能制造的戰略制高點;順應“互聯網+”打破原有產業邊界的趨勢,引導傳統行業轉變發展理念;規范“互聯網+”創新創業競爭秩序,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