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對外宣布,擬創辦首個全國性的“互聯網+”博覽會,并以此為核心抓手,全面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
佛山此舉并非偶然,該市自2012年底以來開始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而“互聯網+”實際上是佛山實施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最新舉措。同時,佛山今年也把大力推動智能制造作為今后科技創新的重點工作。在一座典型的傳統制造業大市,智能制造與“互聯網+”將碰撞出何種火花?這一問題的答案,無疑將成為佛山對廣東省制造業的獨特貢獻。
每年創新投入超20億
為經濟新業態打基礎
創新驅動已成為廣東各地最受關注的發展命題。3月份,佛山、東莞先后召開科技創新大會,落實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作為廣東兩個有代表性的制造業城市,兩地都透露出對科技創新的重視態度,以及未來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
其中,在東莞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東莞提出要加快發展以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標志的“四新經濟”,并著力打造大學創新城等多個創新發展引擎。
此次會議上,兩家企業代表還應邀上臺,介紹在“互聯網+”、智能制造方面的成功經驗。
對于佛山企業界而言,佛山市委、市政府“將把創新驅動作為立市之本”這一表態并不令人驚訝。從2012年底開始,佛山啟動了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建設工作。在2013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持創新驅動”已被寫入核心位置。
在此后兩年多時間里,佛山每年投入超過20億元財政資金用于創新建設,使這座傳統制造業大市的創新環境煥然一新。以2014年為例,佛山市財政創新資金共投入21.07億元,由此帶動全社會科技創新投入熱情高漲,全年新增各類創新平臺138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3家,總數達618家。
創新驅動的實施,讓佛山企業迸發出巨大的能量。2014年,佛山有兩家企業項目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27個項目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同比大幅增長68.75%。此外,在2013、2014兩年間,佛山企業共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和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19項、廣東省專利獎24項,居廣東省前列。
制造業領域的“互聯網+”同樣離不開技術創新。佛山兩年多以來的創新積累,無疑是一筆重要的財富:佛山不僅在科技人才、創新載體、創新創業氛圍方面大有收獲,更重要的是科技政策體系更為完善,營造最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激勵企業開展創新活動。這為佛山企業在“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經濟“爬坡越坎”
傳統產業呼喚新動力
盡管佛山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當地對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視程度有增無減。佛山市市長魯毅分析,盡管佛山經濟體已經具備相當規模,但在新常態下,發展仍存在隱憂。2015年,佛山GDP增長預期目標為8.5%,“穩增長”任務艱巨。
魯毅表示,佛山產業仍處在轉型升級的“爬坡越坎”階段,產業層次和效益都有待提升。因此,傳統的依靠低成本要素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佛山已經到了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
而科技創新正是佛山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互聯網+”則是佛山在創新驅動戰略中的最新探索。今年3月底,佛山市常務副市長黃志豪在北京一場以“產業互聯網與區域創新創業”為主題的論壇上,宣布了佛山將舉辦全國性“互聯網+”博覽會的消息,得到了與會人士的熱烈反響。
佛山的家用電器、機械裝備、紡織服裝等產業,都是“互聯網+”產業很好的切入點。作為廣東傳統產業的主要代表,佛山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過程中,一直采取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兩條腿走路”的戰略。
在培育新興產業方面,佛山市擁有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已形成了新材料、LED等產業集群。同時引入了大批優質創新創業團隊,涉及激光、核酸檢測、電源管理芯片、新一代柔性觸摸屏等新興產業的前沿領域,其中一些已經走向產業化。
但同時,傳統產業的科技創新與轉型升級,顯得更加緊迫。2014年佛山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6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8800億元。其中,佛山優勢傳統產業如機械裝備、有色金屬、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建筑陶瓷、塑料制品六大行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4000億元,占到佛山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5%以上。
佛山市科技局相關人士介紹,佛山市計劃以舉辦全國性的“互聯網+”博覽會為核心抓手,加快推動互聯網技術在現有產業的擴散、應用和融合。顯然,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正是佛山市發展“互聯網+”的主要目的之一。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
佛山未來可探索F2C模式
當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相遇,將可能撞擊出哪些火花?種種跡象表明,制造業領域的“互聯網+”,將掀起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等新要素的浪潮。
目前,廣東省內多個城市已開始以智能化、數字化為目標,布局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方向。在珠海,今年1月召開的珠海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要以智慧城市建設為抓手,用信息化改造家電電氣、精密機械等六大傳統優勢產業,打造“工業4.0”升級版。
而東莞今年公布的“東莞制造2025”戰略也提出,要順應制造業發展潮流,沿著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的主線,推動東莞制造升級換代。
佛山也公布了《佛山智能制造2025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將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家電、金屬材料加工、陶瓷、紡織服裝、家具、食品飲料等傳統行業改造提升,實現“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轉變。具體措施包括,將在支柱產業中建成一批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的示范點。
據介紹,佛山已將大力推動智能制造,努力占據先進制造業高端列為今年科技創新領域的重點工作內容,計劃以“機器代人”推動制造業向高端發展。3月下旬,佛山市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佛山市機器人應用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開始打造智能制造的產業生態圈。
智能制造與“互聯網+”的緊密結合,將使佛山更容易發揮其產業優勢。“佛山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通過在‘互聯網+’領域的發展,可探索發展F2C模式,推動產業升級。”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谷斌分析,“這種模式就是由工廠直接到消費者,由消費者的需求拉動個性化定制,提升效率、減少中間環節,將很有市場前景。”
谷斌還表示,傳統制造業生產線無法滿足規模個性化定制,因為規模化個性定制必須要柔性化生產,這就需要智能化技術,“佛山如果能成功發展智能制造,以‘互聯網+’探索制造業新模式,將有很強的示范意義”。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