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印發《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意見》,提出采取行政劃撥方式、授權經營方式、拆分歸并方式、公共平臺方式及整體改制方式對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進行整合。
總體目標為:力爭到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直屬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和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相關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基本完成,2017年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基本完成,2020年基本完成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轉企改制等改革任務,并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綜合性檢驗檢測認證集團。
《整合意見》的出臺,引發業內廣泛關注:整合改制是預示第三方檢測機構春天的來臨,還是意味整個檢測認證行業要重新洗牌?業界普遍認為,開放市場,做強做大、提升國際競爭力始終是此次整合改制的關鍵詞。
開放市場 優化科技資源配置
近年來,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但仍存在缺乏統一有效的監管、規模普遍偏小、重復建設嚴重、體制機制僵化、條塊分割明顯、國際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整合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有關政策法規清理工作,統一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資質管理,有序放開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營造各類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減少項目的行政許可,避免重復的資質認定,整合無疑完成了一次檢測認證機構的“減負”。同時,又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開展檢驗檢測業務。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普遍是政府在保留少數具有法規作用的檢測認證機構的基礎上,從商業目的出發,大力發展第三方機構檢驗檢測業務,實現營利。”第三方分析檢測服務在線交易平臺凡特網董事長閆長富介紹說,由于美國、歐盟幾乎沒有由政府部門直接進行的對檢驗認證機構的監管行為,他們普遍把檢測認證作為科技服務的子業務來做。前些年我國將行業監管和制度設計均納入到相關政府機構,由于受體制機制所限,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發展道路一直處于封閉狀態,無論是運行機制,還是業務模式均存在著信息不透明的問題。這就造成了消費者和廠商之間業務鏈條的“脫節”。
通過此次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被分成公益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和經營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兩類,經營類檢測認證機構轉企改制后逐步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
對此,閆長富表示,以往政府部門主管下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普遍存在著工作效率低、從業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國家投資籌建的大型檢驗檢測設備經常“空崗”,資源共享有限。如今,借助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促進檢測認證業務的市場化、實驗室的商業化,不僅解決了儀器設備共享、科技資源統籌問題,還為民營第三方檢測檢測機構的從業人員帶來了一個理想的發展機遇期。
做大做強 推動機構跨領域整合
2013年以前,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生產許可證檢驗檢測、強制性產品認證(3C)為主要內容的政府強制性檢驗檢測占據了全國檢測認證市場的半壁江山;SGS、英國勞氏等外資企業也占據著國內35%的市場份額;我國本土的民營企業,由于政策扶持不夠,市場競爭力較弱,僅占不足10%的份額。
即便是現在,外資檢驗檢測機構的實力仍然不容小覷。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首次發布的中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計24847家,其中140家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所占市場份額接近整個市場的30%。對此,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市場化進程中,我國檢測認證機構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外資企業的沖擊,SGS等一些大型外資檢測認證機構前期會搶走一部分原本由政府主導的檢測認證機構占有的市場份額。
2014年《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提到,“現有機構難以適應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和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迫切需要通過整合做強做大,提升核心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在我國改革全面進入深水區之時,檢測認證行業如何與國家步調一致,如何快速適應改革的節奏,為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價值服務,整合改制勢在必行。
為更好地整合資源,《整合意見》提出,“科學規劃、做大做強”,結合全國質檢技術體系規劃建設,通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區域整合及跨層級、跨區域、跨領域整合,壯大規模,提升實力,減少數量。今后,質檢部門原則上不再直接設立一般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
《整合意見》同時提出“因地制宜、試點先行”,鼓勵各地積極開展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整合試點,積極探索包含混合所有制在內的多種方式,以點帶面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多種模式的整合。
“我們在效仿國際模式向前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部分客戶的流失。與此同時,行業之間也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局面,在沒有絕對核心優勢的情況下,小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會失去生存的空間和價值,整個國內檢測檢驗認證行業也將會重新洗牌。”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這樣說,“然而這并不能夠否定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春天的來臨,伴隨著市場格局的變化,民營檢驗檢測機構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國際化專業型人才。不僅如此,整合改制后,省去了層層審批簽字蓋章環節,加速了檢測認證的過程。”
增強國際競爭力 打造檢測認證中國品牌
無論是開放市場,還是做強做大,打造中國自己的檢測認證平臺,讓“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將會成為未來中國檢測行業認證的重要目標。近日,國家認監委副主任謝軍表示,我國檢驗檢測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機構數量眾多,資源總量很大。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缺少世界知名的檢驗檢測品牌,大多數檢驗檢測機構還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對此,《整合意見》提出到2020年,做強做大中國特檢集團等3-5家技術能力強、服務水平高、規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以國有資產為主導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集團,形成布局合理、實力雄厚、公正可信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社會化高技術服務體系。
“目前而言,國內地方檢驗檢測系統的優勢并不明顯,同國外的接口還十分有限。國內產品出口到境外,需要在大陸和港澳臺地區做前期的摸底測試,只有檢測產品能夠達到測試標準,才會把產品的樣品寄往國外的實驗室。”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內摸底測試環節中仍然可能遇到各種問題,例如技術難以和國際接軌,設備采購及軟件升級成本的增加等。如今,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經過整合,可以有效地避免設備重復配置,有利于科技資源共享。
“隨著檢測認證機構的整合,檢驗檢測方法或許會隨著市場的演進而有所提升和改變。與此同時,國內將會進一步縮小同國外檢測認證行業的差距,更多的國外檢測認證機構進入我國,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狀態。”閆長富表示。
“就目前情況而言,人們心中并不確定轉企改制整合過后,將會對國內檢測認證行業帶來哪些具體的影響。多數地方質檢系統在初期會保持一段時間的觀望狀態,使改制在循序中漸進。”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整合意見》的出臺目標指向性肯定是朝積極方向發展,隨著原有的體制鏈條的改變,轉企改制過程中不免會出現多次陣痛。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