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信息交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賽爾傳媒共同主辦的的“第二屆數字化變電站及IEC61850標準應用經驗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電網公司調度通信中心繼電保護處王永福處長,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信息交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張官元秘書長,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科技部何衛副主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譚文恕教授等來自全國各電網公司、電科院、電力設計院、電力自動化設備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共計200余人出席此次會議。
在隨后的圓桌討論中,代表們就IEC61850在中國的適用性、數字化變電站工程建設中的難點和問題、設備檢測以及數字化變電站標準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和討論。來自山東、河南、浙江、河北電力公司的嘉賓分別介紹了各具特色的220千伏數字化變電站。
據青島供電公司于立濤介紹,青島午山220千伏數字化變電站是山東地區首座220千伏數字化變電站,也是奧運供電配套工程,突出了智能控制柜和電子式互感器的應用,在間隔層和變電站層之間實現了IEC61850通信。自2008年5月31日投運至今,該變電站發生220 千伏區外故障3次,220 千伏線路區內故障1次,35千伏線路故障8次。繼電保護正確動作率100%。浙江省電力公司朱炳銓介紹的紹興外陳220 千伏數字化變電站則集成了5個國內和3個國外保護自動化主流廠家的設備的多家供應商,共63臺IED,并突出講解了數字化變電站的工程難點,包括模型的統一、故障報告格式的統一、保護壓板的實現、網絡結構和交換機的配置、報文的全面監視等。
據了解,數字化變電站在中國建設的步伐領先于世界,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多個以科技項目出現的試點站。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科技部何衛副主任表示,通過前期的互操作試驗和各地的試點示范工程,大家基本統一了對數字化變電站和IEC61850的理解和認識,積累了大量建設經驗和運行經驗,基本解決了制約數字化變電站發展的技術瓶頸,今后數字化變電站建設應從試點走向全面推進。
然而,上述兩家變電站工作人員同時指出,220千伏數字化變電站廣泛采用智能設備,對現有運行、維護和管理提出了挑戰。
“沒有了以往的互感器變比及二次值的概念;變電站大量采用光纖,光纜的敷設、走向及測試;電子式互感器的遠端模塊安裝在一次設備上,保護裝置就地安裝在GIS室,使一次和二次之間的界面模糊等問題,都是今后數字化變電站投運所帶來的一系列新課題,研究適用于數字化變電站不同模式下的管理、運行、檢修方法,勢在必行。”于立濤表示。
實際上,上述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數字化變電站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瓶頸。
“目前,我國數字化變電站建設在管理上各自為政,特別是在推廣整體解決方案時,可能會在跟業主達成一致方面遇到困難。”國電南京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胡道徐的發言引起了設備供應商的共鳴,“試點站強調科技創新,再加上該技術尚處于發展階段,因此許多數字化變電站的技術方案都各不相同,導致工程可復制性差,聯調周期長,人力成本極高。”
電力工業通信設備質量檢驗測試中心的主管孫丹認為,對于通信協議的統一解釋,IEC61850標準文本僅僅定義了90%,而10%是選擇項,因此各廠家的實施程度會存在差異。
與會的設備供應商代表均表示,希望今后能與有標委會及電網企業建立起積極的溝通渠道,在制定和修改標準時可以聽取他們的建議。
會議期間,相關專家還提出是否可以繼續開展面向過程層的互操作試驗,進一步加強過程層設備的互操作性的建議,并指出,數字化變電站關鍵設備的檢測能力建設(包括電子式互感器的計量檢定、基于數字輸入的保護裝置的測試、二次系統應加強自身的在線診斷等)、電子部件的壽命問題、一二次設備融合中的接口問題、環境因素對智能設備的影響等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面對各方嘉賓提出的觀點和建議,王永福表示,結合目前我國數字化變電站發展現狀和趨勢,今后工作重點,將會適當減少試點工程的建設,把精力放在目前已投運變電站的總結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