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中國是制造大國、“世界工廠”。目前,我國制造業面臨土地、勞動力、原材料以及資源、能源、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許多企業處于產業鏈中低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構建智慧企業,打造中國自己的工業4.0,使“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那么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構建智慧企業呢?
四大維度發展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指企業生產經營和產品的智能化程度都比較高。從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來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關鍵業務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較高。從產品來看,產品采用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產品的信息技術含量較高。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內容,是兩化深度融合的具體體現。
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的結合。在車間管理、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推廣物聯網技術,發展工業互聯網,實現生產設備聯網,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支持傳統軟件產品提供商向云服務提供商轉型,鼓勵企業在工業設計、工業仿真、企業管理等方面應用云計算平臺。鼓勵企業開發App,推動傳統業務應用系統App化,開展微博和微信營銷。鼓勵企業在生產過程、市場營銷等方面開展大數據分析,以便優化生產工藝流程,實現精準營銷。鼓勵企業在工業設計、產品制造等方面應用3D打印技術。
推進關鍵業務環節智能化。在研發設計環節,采用智能化的三維數字化設計軟件、計算機仿真系統等手段。在生產制造環節,采用工業機器人、制造執行系統(MES)等手段。在經營管理環節,采用商業智能(BI)系統等手段。在市場營銷環節,采用大數據營銷等手段。
推進產品智能化。把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到產品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推進產品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增強產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鼓勵企業開發智能汽車、智能船舶、智能機械裝備、智能家電、智能家具等。利用物聯網技術對銷售出去的產品的運行情況進行遠程監測,對故障進行遠程診斷,促進制造業服務化轉型。
分類指導,推進各行業、各領域智能化 對于食品、醫藥、化工等流程型行業,重點發展全自動生產線、工業機器人、在線檢測等技術,實現生產控制、產品檢測的智能化。對于機械裝備、汽車、船舶等離散型行業,重點推廣高級排產系統(APS)、MES等,建設智能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實現生產計劃管理、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對于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重點發展綠色智能制造,推廣變頻節能技術,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中心,實現生產工藝流程優化的智能化,促進本行業的節能減排。對于煤炭、鐵路、民用爆炸物、船舶、航空、核電等,重點發展智能化的在線監測和預警系統,實現對設備的運行參數以及溫度、壓力、濃度等運行環境參數的在線自動監測,當超過設定閾值時系統能夠自動報警,并自動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工業。智能制造裝備是智能制造的基礎,要把發展智能制造和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工業結合起來,以發展智能制造帶動智能制造裝備工業的發展,以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工業來支撐智能制造的發展。同時,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推動傳統機械裝備行業向工業機器人行業轉型,提高產品附加值。把工業機器人服務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和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業。
三大途徑構建智慧企業
智慧企業是指生產經營智能化水平較高的企業,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與傳統企業相比,智慧企業擁有“數字神經系統”,具有自學習和自適應能力,能夠靈敏地感知到企業內外環境變化并快速做出反應。構建智慧企業,關鍵是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的感知能力、反應速度和管理決策智能化水平。
提高生產經營的智能化水平。在研發設計方面,應用3D打印、智能仿真等技術。在生產制造方面,采用工業機器人、工業物聯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用工需求。在經營管理方面,采用BI系統或企業經營“儀表盤”系統,讓企業負責人像駕駛汽車一樣駕馭企業;建立知識庫、知識管理系統和E-Learning系統,使企業知識得以不斷積淀,管理層和員工可以快速掌握有關業務知識。在市場營銷環節,對銷售數據、客戶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調整市場營銷策略。
加強企業信息化綜合集成應用 對企業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推動各業務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部門之間、集團總部和分支機構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構建打通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的信息流,建立起一個從設計到銷售再到設計的“信息閉環”,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
建立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時代,企業需要互聯網思維。要用互聯網思維創新企業的商業模式。采用互聯網眾包/眾籌模式解決技術和產品研發難題。采用互聯網金融模式解決融資難問題。通過微博、微信等開展網絡營銷,采用O2O模式擴大產品銷路。開發能夠接入互聯網的產品,使產品能夠遠程控制、遠程監測,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產品服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