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看準了當前煤炭市場萎縮、產能閑置和要素價格全部下行的黃金機遇,用最小代價推進煤炭結構大調整。同時,針對涉煤利益各方的疑慮,推出一系列務實靈活的配套性產業政策,努力減少摩擦和震蕩。
趁“肉價跌了”,擺“大煤炭”盛宴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范圍內消耗煤炭的能源產業、冶金材料、加工制造業大面積停產、限產,使煤炭市場大為萎縮。2008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增幅比上年下降4.8個百分點。進入2009年,由于電力、鋼鐵等主要用煤行業需求下滑,煤炭產能過剩壓力加大。統計表明,一季度全國原煤產量同比增長6.3%,而銷量僅增長2.9%。一季度國有重點煤礦銷量增幅不及產量增幅的一半。
山西省政府秘書長王清憲說,這次危機給了山西休養生息、調整振興的難得機遇。現在整合付出的停產損失最小,機會成本最小,山西省利用今明兩年時間淘汰落后小煤礦,推出1000個規模達到年產90萬噸的機械化煤礦,全面整治煤炭的生產經營格局。一旦市場好轉,就會以全新的產業面貌站上行業高端。
他說當前就是推進資源整合的黃金期,首先,生產要素全部進入下行期,工業品價格、勞動力工資、銀行利率、進口機械設備價格全部下降,這個時候,正好是優勢煤炭企業進行低成本擴張的好時機。其次,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給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提供了良好的融資條件。
王清憲說,這就好比“肉價跌了擺筵席”,當前如此低廉的要素價格和寬松的供應環境,我們正好推進資源整合,讓一切有利因素向煤炭工業匯聚,讓煤炭工業享受一次“產業盛宴”。
涉煤利益各方心存疑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山西的“煤炭新政”得到了大多數干部群眾的擁護。但涉煤利益各方不免心存疑慮,在小煤礦集中的呂梁和晉中市,記者了解到有這樣幾個“擔心”。被整合的小礦主擔心“我們繳的煤炭資源價款,按規定可以按照最高1.5倍補償,那礦井生產設施設備豈不是報廢?我退出煤炭行業,今后到哪里投資?”國有地方小煤礦的職工主要擔心“我們的就業和待遇是否有變?”縣里擔心“地方礦被兼并以后的稅收和產權收益”;鄉村兩級擔心“煤礦易主,原來煤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的資金是否要‘斷線’?”
山西省煤炭工廳廳長王守禎說,在推進資源整合中,山西省充分考慮了各種利益關系,總的原則是讓合法的“存量資產”和“既得利益”受到保護、不受損失;資產權益如有流轉讓渡,要給予合理補償;讓原有的惠民政策和合法權益得以延續。為此,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對重組進入煤炭大集團的煤礦企業,由煤炭大集團在煤礦所在地登記注冊子公司,確保稅費上繳渠道和各方既得利益不變;二是保持重組前的利益分配格局不變;三是對原國家和各級政府投入地方國有煤礦和鄉鎮煤礦的各類資金,轉為國有股份,按股份分享利益;四是對原地方國有煤礦的從業人員,順延簽訂勞動合同進入國有重點煤炭企業,保持原有的待遇不變。
解決國有重點企業整合重組、收購兼并地方煤礦成本高的問題。山西規定,各級政府可將地方煤礦繳納資源價款轉為資本金,向收購兼并的主體企業轉移注資;對于通過資源整合新增的煤炭資源,其資源價款可以免繳,轉增政府資本金。設立省級整合重組專項基金,與中央設立的專項基金一起,支持煤礦企業的兼并重組,優先安排兼并重組煤礦企業用于煤礦安全改造、煤炭產業優化升級。
民間資本進退有路
為了保證被整合的地方小煤礦資產“進退”自如,山西規定,整合重組、收購兼并主體企業從采礦權價款中注入資本金后,地方煤礦可將地面配套設施、礦井生產設備折價入股進入整合重組主體企業,形成產權多元的煤炭大集團。同時將整合重組煤礦的產、運、銷,人、財、物全部納入大集團統一管理。
在煤炭資源整合及企業轉型過程中,民間資本退出以后往哪里去?山西省政府出臺了產業促進政策,針對山西省民間資本投資遇到的準入障礙和土地、環評、資金、信息等“瓶頸”對癥下藥:一是通過轉讓特許經營權或合作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引導民間資本全面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二是對于重大轉型、轉產項目,區別情況采取保障用地、優先供地、劃撥土地和集約用地等四種辦法,解決用地難問題,對轉型發展的民營企業,排污量可實現“減量自用”;三是各級政府財政性建設資金一律向民間投資開放,政府投資應采取貼息、參股、補助等多種形式對進入鼓勵領域的民間投資予以支持,加大對煤焦資本轉型項目及困難民營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并嚴格落實民間投資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四是鼓勵金融機構實行信貸方式創新,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組建民間投資擔保公司,鼓勵和幫助民營企業參與資本市場;五是政府要充實和及時更新招商項目庫,完善投資信息發布機制,簡化審批程序,強化監督職能。
王守禎表示,隨著整合工作的深入推進,一些方案和措施還將不斷完善,使之更加貼近實際,更加符合大多數人和社會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