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基礎和標志,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這一重要論述,是順應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面向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所做出的重大判斷,是我們黨對科技創新作用的新認識,對于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重大作用,更好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必須以創新為引領、以科技為引擎,向科技要效益、向創新要動力,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發展。就國內而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從表象上看是經濟增長減速換擋,但從本質上說是發展動力的轉換和重塑。按照經濟發展規律,在投資增速放緩和效率有所下降的情況下,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使經濟增長找到新的源泉。面對我國依靠生產要素大規模、高強度投入支撐經濟發展已經越來越困難的新情況,必須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才能形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動力。從國際上看,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學科交叉融合加速,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前沿領域不斷延伸,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桿,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誰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戰略地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國能否在未來發展中后來居上,主要就看我們能否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我們只有把科技創新真正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搶抓機遇、奮起直追,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贏得發展的“先機”和主動權,從而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要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重要的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自主創新是指從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出發,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其中,原始創新最為重要,要求獨立自主地完成科學新發現和技術新發明。它往往孕育著科學技術質的變化和發展,是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和科技競爭力的源泉,也是一個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的重要體現。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原始創新能力,努力獲得更多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在關鍵領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在科學前沿和戰略高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集成創新,就是把各種已有的相關技術有機融合起來的創新活動。集成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會越來越重要。我們必須注重提高國家集成創新能力,更好地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就是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活動。要繼續把引進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增強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重點跨越是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具有一定基礎和優勢、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支撐發展是指從現實的緊迫需求出發,著力突破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支撐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引領未來是指著眼長遠,超前部署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在上述十六字方針中,核心是自主創新,關鍵是重點跨越。必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把我國的科技進步牢牢建立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之上,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這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
要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緊迫的是深化體制改革,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人才成長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環境。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簡政放權、轉變職能,進一步消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完整、有效的創新價值鏈,形成自主創新的整體合力,有效整合全社會科技資源,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切實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要圍繞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制度,實施“中國制造2025”,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促進中國從經濟大國逐步邁向創新大國、經濟強國。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著力完善人才政策、健全體制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在用好、吸引、培養上下功夫,為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在新常態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動力,也是釋放人才紅利與實現個人夢想的重要契合點。要做好創業創新各項工作,緊緊抓住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機遇,適應創新創業主體大眾化趨勢,大力發展科技轉移轉化、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業,完善場地、網絡、資金、人才等扶持政策,支持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發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低價優質的服務平臺。只有廣大科技工作者行動起來,廣大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行動起來,社會各界行動起來,迅速興起創新驅動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熱潮,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增添不竭動力,才能建成國力強盛、生機勃勃的創新型國家。
科技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實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強大引擎。回顧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向科學進軍”的號角音猶在耳,改革開放以來擁抱“科學的春天”的欣喜仍駐心間;今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是一幅令人向往的藍圖。面向未來,創新是動力之源,科技是重要支撐,惟科技創新者強。時代賦予中國發展興盛的歷史機遇,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讓我們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奮發圖強,敢于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斷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
摘自《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