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與“傳統”、“啟蒙”一樣,是當今世界每個民族都無法回避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三者之中,現代化更為復雜、更具挑戰性。迄今為止,現代化的任務還遠未完成。我們處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每天都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同樣,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和范式,每天也在接受新的檢驗與挑戰。以下十個有關現代化的問題,是研究者必須直面的。
第一個問題,什么叫“現代化”,誰有資格界定現代化?毋庸置疑,在人類歷史上,西方國家是現代化的開拓者和引領者,西方的現代化進程在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等領域引起了廣泛而深刻的歷史變革,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奇跡。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西方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領先地位,是否意味著只有西方國家才擁有從概念上界定“現代化”的話語權利?是否只有西方式的現代化才能稱之為“現代化”?非西方世界是否只能在西方規定的“現代化”概念框架中邯鄲學步、削足適履?
第二個問題,西方現代化模式是否具有普世性,現代化是否等于西方化?西方式現代化,就經濟層面而言,本質上是資產階級所有制;就政治層面而言,主要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地位而設立的代議制民主;就意識形態層面而言,是主要由啟蒙思想家所塑造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觀念。資本的邏輯,從根本上支配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日常生活實踐。這個模式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當然有其合理性,曾經有過偉大的歷史進步意義。問題在于,這個模式在今天是否仍然神圣不可侵犯?是否仍然要被所有希望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所遵循?在人類通往現代化途中,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是否真的不可跨越?
第三個問題,如何認識現代化歷史?在波瀾壯闊的現代化歷史進程中,西方的現代化釋放出了巨大的生產力,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嘆為觀止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西方現代化相伴隨的,是西方對廣大亞非拉國家的殖民侵略和掠奪奴役,是貧富懸殊、環境破壞和文明沖突。直到今天,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現代化在改頭換面之后,仍然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著殘酷的侵略和掠奪。現在,是到了對人類數百年現代化歷史進行反思的時候了,其中的經驗、教訓都將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寶貴財富。
第四個問題,殖民侵略能否帶來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歷史是一部殖民擴張的歷史。人們沒有忘記,伴隨資本主義崛起的是海盜貿易、炮艦外交。西方式現代化確實把資本主義文明的火種在全球到處播撒,但也斬釘截鐵地中斷了絕大多數國家和民族正常的歷史進程;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資源被洗劫一空,人民被奴役和屠殺。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一些人以基督教特有的救世主情懷,聲稱要將西方“自由的燈塔”照亮第三世界黑暗角落的時候,曾經被殖民的國家,幾乎沒有一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原因何在?
第五個問題,現代化因素是否只存在于發達國家,其他民族和國家依靠自身的發展,是否能夠逐漸步入現代化?這一問題隱含著的真正話題是:難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歷史,在被西方殖民之前真的陷入了停滯?如果沒有西方的殖民侵略,這些國家和民族真的會永遠生活于前現代?真的將世世代代被籠罩在所謂“野蠻”與“愚昧”的黑暗中?
在這里,我僅提出一個觀點:馬克斯?韋伯曾從經濟活動要真正適應貨幣收入和貨幣支出的比較這一事實指出:“地球上所有的文明國家中,都存在著資本主義以及資本主義企業,甚至還有相當理性的資本主義計算”。盡管他在這里表現出某種泛資本主義傾向,但畢竟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生活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而在文明時代,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和近代社會具有相通之處。那種認為只有西方社會才有近代因素的觀點,那種對東方社會存在的種種新因素視而不見,或者予以簡單否定的觀點,無論如何,是經受不住深入的理論推敲和事實檢驗的。
第六個問題,如何認識全球化與現代化的關系?西方的現代化,真正開啟了全球化時代,只有在這個時代,我們才有了名副其實的“世界歷史”。因此,我們說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但卻是真真切切的全球化。在全球化過程中,整個世界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上處于依附地位,而且其國家認同在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下也面臨著種種危機。目前的世界規則、主導性價值觀念,主要源于西方。這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國家和民族要想融入現代、融入世界,是否意味著一定要犧牲自己的獨立、統一和主權?是否意味著一定要喪失自己的文化傳統和尊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并有權質疑這種世界秩序的合理性?
第七個問題,如何認識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傳統”歷史性地規定了民族身份、文化認同和價值取向,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前提和出發點,沒有對“傳統”的深刻理解,我們就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更不會知道自己“將往何處去”。然而,現代化畢竟是時代的主潮,一個民族,固守傳統,規避現代,注定要失去未來。在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中,人們必定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歷史陣痛。其中,最艱難的話題無疑是如何處理傳統和現代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現時代,如何理性地繼承傳統,又理性地開辟未來,對世界大多數國家和民族來說,既是一個嚴肅的理論命題,更是一個沉重的實踐課題。
第八個問題,如何認識中國現代化道路的獨特價值?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充滿激情地探索中國的現代化道路,許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們嘗試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也試驗過西方式的改革,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只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艱難探索中,終于走出了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沿著這條道路,中國創造了人類發展的歷史奇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不同于西方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這條道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時又植根于中國的歷史、國情,引領中國走向未來。如何準確認識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如何拋棄偏見、狹隘,清晰地判斷其世界歷史價值,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第九個問題,現代化的出路在哪里,人類現代化下一步的目標和方向是什么?有關這個問題,弗朗西斯?福山有過一個著名觀點,就是認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代表了“歷史的終結”,世界歷史將終結于當前。福山的這個觀點,說穿了就是講人類歷史要終結于西方式的資本主義。但問題是,人類歷史真的會終結于當前嗎?真的會世世代代停滯在福山所設想的以英美為代表的社會形態上?福山最初提出這個觀點,是在蘇東發生劇變之際。如今20多年過去,人類歷史并未如福山所預言的那樣真正終結,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我們面前,歷史展示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新的前景。
第十個問題,如何看待現代化研究范式?在我看來,目前的現代化研究至少有兩大缺陷,一是西方中心論,二是刻板僵化的二分法。現代化理論往往將西方的現代化作為參照系,建構起傳統與現代、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的二元對立模式。照此邏輯,非西方世界的現代化必須追隨西方現代化的腳步,才能消除這種二元對立,實現所謂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我們有理由懷疑,這種現代化理論是否會走入死胡同。
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現代化歷史的書寫必須打破西方中心論,更多地關注非西方世界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打破西方中心論,不是要建立另一個中心論,而是要“去中心論”,對不同國家的現代化歷史以平等的態度相對待。這就要求我們更新現代化的研究范式,建構一種更具包容性的多元現代化范式,書寫一部真正具有全球史眼光的世界現代化歷史。
人類現代化是一項未竟的事業,現代化理論也需要隨著現代化實踐的不斷展開而進行充實、修正與完善。這正是現代化研究的魅力所在。問題眾多,我們在探索中前進,但方向十分明確,這就是文明的提升。正如摩爾根在關于文明時代的論述中所說:“管理上的民主,社會中的博愛,權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將揭開社會的下一個更高的階段,經驗、理智和科學正在不斷向這個階段努力。”
摘自 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