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原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用好知識產權就能激勵創新。我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推進知識產權工作的政策措施。今年3月13日,國務院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指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此前,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繼續強調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并使其成為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4月1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共確定5個方面重點工作、80項具體措施。今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點工作包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創造;促進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促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拓展知識產權交流合作,推動國際競爭力提升;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保障水平等。
當前,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應該如何為創新驅動護航?如何解決目前知識產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如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實現創新發展?在2015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本報特邀請業內專家就上述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創新驅動戰略引領知識產權發展
記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以及《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的實施,對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及知識產權工作有何指引意義?
王成剛:客觀而言,創新驅動和知識產權是兩個不同領域的詞匯。前者用于描述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區域發展階段,后者是一個法律概念。但是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來源于創新。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各個方面。創新驅動強調把創新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按照世界經濟論壇出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人均GDP可以作為區域發展階段的參考性指標之一。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下,區域發展還處于要素驅動階段;人均GDP在3000-9000美元之間,區域發展就處于效率驅動階段;人均GDP達到1.7萬美元,區域發展將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在要素驅動階段,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礦山、土地等自然資源;而在創新驅動階段,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就是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在現代社會,創新往往和知識產權密切聯系在一起,知識產權是保證創新主體能夠獲得經濟效益的基礎;創新的投入可能是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可能是能夠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的人,可能是以知識產權為抵押獲得的資金,創新的結果可能是創造知識產權進而取得經濟效益;知識產權還是創新主體與對手開展競爭的武器。理解了這些內容之后,我們就可以做一個判斷,知識產權戰略是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驅動戰略引領知識產權發展。
賈郡: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為貫徹知識產權戰略提供了政策空間,知識產權戰略則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供了制度支持。兩者的共同目標都是更好地促進創新活動、配置創新資源、提高創新效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是中國專利活動的重要力量。通過PatSnap專利數據平臺對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進行分析發現:近兩年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交的專利申請占總受理量的10%以上,獲批專利量則超過了總授權量的20%,而歐美國家的對應數據均不超過4%。我們注意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和《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對于利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資源提高創新能力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通過支持基礎研究能力、提高績效激勵力度、建立技術轉移機制等手段,期望彌補國內中小企業研發能力不足的劣勢,導向意味濃厚。
記者:從法律角度和制度層面看,創新驅動與知識產權之間存在怎樣的制度關聯?
王朝陽:創新驅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讓創新成果真正的轉變成實體產業活動,從而驅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創新驅動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著力點在于讓創新真正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從外部關系而言,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設立和完善是整個創新驅動戰略的基本保障,為科學家、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者技術創新、轉變經濟增長點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法治環境。從內部關系而言,科技創新、知識產權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是創新驅動的應有內容,例如為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壯大技術交易市場,加快發展科技保險,推進專利保險試點,支持產業技術創新等,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為不可或缺的內容。
知識產權如何支撐創新驅動
記者:全國各地都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支撐創新驅動?
傅耀: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的真正重點,在于如何引導市場資源向創新驅動領域的傾斜,包括科研創新源頭投入、科技成果熟化、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孵化等。為了引導市場資源,需要建立和保障創新成果的獲利機制,使得創新者能夠獲得實際的經濟收益。獲利機制主要包括商品化和產業化兩大途徑。而知識產權正是上述機制的基礎保障。在創新成果的商品化過程中,無論是進行成果轉讓還是許可,都需要首先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可轉移的資產形式,即知識產權。同時,知識產權可以在轉移過程中保障創新者的基本利益,避免被剽竊。在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過程中,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合法的“壟斷”手段,是創新者在產業中實現高收益的優選途徑。因此,知識產權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創新驅動的基礎和保障。
記者:創新必然存在風險,如何利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來規避創新風險?
賈郡:知識產權是對創新活動的最終體現,也是創新成果充分市場化的保障。創新活動是高風險活動,以技術創新為例,其風險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研發失敗的風險,二是技術成果市場化的風險,三是研發成果的專利侵權風險。知識產權制度尤其是專利制度為測量風險提供了技術手段,為降低風險提供了法律工具?!叮玻埃保的陣抑R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做出明確規定,使創新投入方可以充分享受其創新成果的潛在回報。不僅如此,《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還提出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和服務,促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的發展方向,通過提升企業和服務的知識產權分析評議能力和探索建立專利資源數據庫,為創新活動提供準確而及時的行業現狀和趨勢分析,為全面評估創新研究的技術可行性、同類技術的競爭優勢提供了資源支持。
記者:從現實狀況來看,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情況如何?
王朝陽:當前我國知識產權工作主要體現在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方面。
在知識產權的運用方面,當前我國知識產權在產業、區域、科技、貿易和競爭政策中都有所體現,但還沒有扮演重要角色。
在知識產權的立法保護方面,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逐年都在提高。從最初我國頒布的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到增加對計算機軟件、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到后來確立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放寬商標的注冊門檻,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的懲罰力度,整體而言,我國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兩者基本上是相適應的。
另外,從司法現狀來看,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行政和刑事知識產權案件近年來都在持續增長。因現階段知識產權法院的設立,使得案件的審理程序更加趨于規范;“三審合一”的審判模式,使得司法原則和標準更趨統一;法官的業務水平不斷趨于專業化,案件審理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都比之前有所提高。
知識產權護航企業創新
記者:企業是知識產權運用的主體,知識產權對于企業創新來說有何意義?如何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賈郡:企業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創新活動的主體,承擔著創新活動的風險,享受著創新成果的回報。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創新能力不高、創新意愿不強,所以能否調動這些企業自發地參與創新活動,直接關系著兩大戰略的貫徹實施。
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有三個層次:產品競爭、技術競爭、文化競爭。在前一階段,競爭主要體現在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上;中間階段的競爭,主要以創新活動和知識產權保護為衡量標準;到后一階段,則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制度和文化競爭上。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尚處于第一階段,即以質量和成本為優勢,僅參與國內市場競爭,或為國外公司提供代工制造服務。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從事創新活動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而且沒必要的活動。要調動這些企業參與創新活動,需要多個方面的配合。
首先,需要加強對創新的宣傳,提高企業對創新活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創新可以毀滅舊的市場秩序,即使是柯達和諾基亞這樣的科技巨頭,都可能由于忽視創新而在一夜之間喪失行業地位。
其次,要加強對創新的保護。企業需要對其創新成果進行恰當形式的保護。很多客戶提出,企業花了很長時間,投入了很多精力,做出的成果被競爭對手輕而易舉地抄襲。由于舉證困難、維權周期長、訴訟成本高、賠償難度大,很多企業往往贏了官司卻輸了市場。
第三,要提高對引進知識產權的必要性認識。以專利為例,傳統上提到專利的價值時,都會提到充分利用專利信息可以降低40%的研發費用、節省60%研發時間。然而出于慣性思維,企業還是會忽視技術轉移在創新活動中的價值。這不但會浪費企業的研發資源,還會增加企業經營中的侵權風險。
記者: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創新型企業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產生怎樣的積極效果?
傅耀:創新驅動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更進一步的助推器。過去的10年時間里,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我國的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迅速。我國的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4年保持世界第一位。然而,確權領域的數量積累,并不能必然形成維權和用權領域的進步。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互聯網侵權泛濫、司法維權周期長成本高、交易許可市場低迷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在我國傳統的以成本優勢為主的產業中,由于產業門檻低、利潤薄,企業在知識產權的投入上無心亦無力。唯有當我國經濟總量中,創新驅動的高收益產業比重逐漸提高,企業為了提高產業門檻,才可能逐步利用知識產權建立壁壘,防止市場分割。這又會反過來助力知識產權事業的全方面發展,尤其將偏重于對維權和用權領域的發展。打通了產業鏈的下游高端環節,將使得整個產業煥發新的活力。
記者:創新型企業應該如何運用創新驅動和知識產權戰略來實現快速發展?
王成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創新驅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執行的主體。知識產權必然會是企業競爭的手段,是企業保護自己、打擊對手的重要方式。中國商標是誰先注冊就歸誰所有,歐洲商標是誰先應用這個商標在市場中推出產品,就歸誰所有。某個歐洲知名服裝品牌,由于不了解中國和歐洲商標法律的區別,在進入中國時沒有及時注冊商標,結果被告知侵權,不得不花大筆資金買下中文商標。很多中國企業在進軍國際市場的時候也遭遇到了被告知侵犯專利等問題。當然,也有不少正面的案例。有一家中國高技術企業掌握了某項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通過談判,最終與國際競爭對手實現交叉許可。
另一方面,創新是企業的行為,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的結果,是企業的資產。當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后,很大程度上能夠起到規范企業創新流程的作用,如何去創造知識產權,如何去整合利用內部和外部的知識產權,如何去運營知識產權這一資產等,都需要企業認真思考。此外,知識產權還能夠幫助企業了解整個行業技術創新的趨勢。通過對全球某個領域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量的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斷出該行業技術創新的熱點。這樣就可以幫助企業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
產業鏈均衡發展為企業解難
記者:在企業創新和運用知識產權的過程中,相關的政策、立法及應用主要存在哪些困難?
王朝陽:首先,中國大多數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處于非常淡薄的階段,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因知識產權是一個舶來品,中國大多數企業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此外,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以及人群消費能力的差異,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也存在著認識的不同。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各個行業和各個區域的知識產權宣傳工作,樹立知識產權意識。
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的資本化運作經驗不足,例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證券化、知識產權投資入股、知識產權信托等,發展空間很大,但現在我們還缺乏比較全面、系統的、操作性比較強的規則體系,更缺乏熟練的運作經驗,從而使知識產權的資本化運作經營程度不高。
此外,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力度不足,雖然我國知識產權的申請量、授權量和現存量都已經進入世界前列,但由于知識產權本身的特性以及各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差異性,使得我國企業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難以把控,國際知識產權糾紛增多。
記者:對于目前知識產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什么好的建議或者解決方案?
傅耀: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最大的問題是發展不均衡,包括地域發展不均衡、行業發展不均衡、產業鏈發展不均衡。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是產業鏈發展不均衡,在“確權—維權—用權”的三個大環節中,維權、用權領域的發展顯著落后于確權領域的發展。
在維權領域,目前的傳統司法維權方式存在流程長、成本大的問題。指出該問題并不是說有必要將現有的司法維權流程和方法進行修正,我們不應將我國維權領域的發展壓力都放在司法體系中。真正的問題在于維權方式的單一。我個人建議,應當逐漸建立包括市場維權、行政維權、司法維權三位一體的多層次維權體系。應鼓勵線上/線下的商品交易市場利用各種資源,自主建立市場內的知識產權投訴與維權機制,政府予以鼓勵,并給予充分的政策、資金、人才支持;逐步大幅提高知識產權、工商、海關等行政部門的維權頻率、處理速度和處罰力度;同時,司法部門作為知識產權維權雙方的最后救濟路徑,應始終保證其嚴謹性和權威性。換句話說,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恰恰應當接受其經濟成本、時間成本較高的現狀。
在用權領域,目前的中國企業缺乏利用知識產權為企業創造收益的意識、方法和路徑,造成了企業“看政策做知識產權”的現狀。用權領域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機構和服務機構的能力,為企業提供一系列用權相關的服務,包括提供相關科技服務、建立和強化技術轉移市場、鼓勵科技成果轉化等。其中,我認為最為關鍵的是,鼓勵技術轉移行業發展,使我國的知識產權成果能夠進行商品化流轉,讓不同機構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在研發、設計、再研發、試制、規?;a、商業運營的不同環節上,發揮出自己的獨特作用。可以預見的是,當技術轉移市場逐步發展起來后,大而全的企業將不再成為主流,一批具有各自獨特能力的企業和服務機構將逐漸成長起來,以技術轉移為彼此連接的紐帶,形成一個生態圈,實現知識產權成果的快速轉移轉化,并為市場中的每一個角色產生直接的經濟價值。
我認為,以技術轉移為代表的知識產權用權領域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執行成效,國家有必要進行多樣化、大力度、多層次的系統化支持。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