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行動力,國家才有活力。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北京市眾創空間集聚區“眾創空間”授牌儀式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舉行,北京市科委授予Binggo咖啡、36氪、3W咖啡等街區14家入駐機構“北京市眾創空間”稱號。目前,首批“北京市眾創空間”達25家。
“中關村創業大街作為北京市首個以創業為主題的街區,經過近一年的發展,形成了為創業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創業生態體系,在北京市乃至全國產生了巨大反響。”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在授牌儀式上表示。
做好三項試點工作
“未來將通過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中關村創業大街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作用。”閆傲霜在授牌儀式后與眾創空間代表們舉行的座談會上表示。
據了解,北京市科委將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開展三項試點工作:一是在中關村創業大街開展街區自律發展的試點,由街區與北京市科委共同研究提供眾創空間的建設標準,并將中關村創業大街作為街區內眾創空間的推薦機構、考核機構,同時發揮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平臺功能,促進各個機構間的交流與資源共享,實現資源的互補和高效利用。
二是加強北京市科委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政策與街區的互動,進一步擴大首都科技創新券與創業大街的合作,由中關村創業大街推薦更多的入駐機構申請作為科技創新券的推薦機構,并對各機構科技創新券的發放和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由中關村創業大街對街區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工作開展情況和績效的評價,以及后補貼支持資金的確定和發放的工作。中關村創業大街及時發現優秀創業企業和項目并向有關部門進行推薦,搭建創業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的首發平臺。
三是開展首都科技志愿服務聯合會“首都創業導師志愿服務團”活動。組織北京市優秀創業服務機構代表、投資機構代表等,與有相關需求的省市進行對接,開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科技合作,一方面服務當地創業服務機構發展,另一方面探索北京市創業服務機構品牌和服務的輸出,發揮首都創新創業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京津冀乃至全國更多地區創新創業的發展。
得知北京市科委將要開展上述工作,在座的創業服務機構代表“沸騰”了。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管理方之一、Binggo咖啡創始人、清控科創董事長秦君表示,中關村創業大街自開街以來,政府為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建設解決了很多實際的問題。未來,中關村創業大街將進一步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各方力量,構建更加開放的創業生態系統,通過街區這個平臺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從房地產行業轉型到創業服務的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代表了產業發展的走勢和方向。優客工場就是要構建一個包括孵化空間、加速器和創業服務平臺在內的創業服務全鏈條,除提供辦公空間外,還為創業者準備了導師服務、投資服務、財務服務、法律服務和銀行服務等五大重點服務,致力于打造中國最溫暖的創業辦公、人脈社交與服務生態圈,“讓創業簡單,讓生命精彩”。
孵化更好產品
北京一直以來都是創新創業的熱土,從最早的科技人員“下海”創業,到伴隨著互聯網興起的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北京誕生了聯想、百度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為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支撐這些創新創業大軍高效創業的是北京市日趨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北京市已經形成了以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為基礎,創業投資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業咨詢機構等有機聯系和互動的創業服務體系,新型創業服務機構不斷涌現。
2014年6月12日,北京市首個以創業為主題的街區中關村創業大街開街。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目前中關村創業大街已聚集各類新型創業服務機構近30家,形成了創業投資、硬件平臺、教育培訓、投融資對接等一批特色鮮明的服務模式,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形成了為創業企業提供早期辦公、投融資對接、商業模式構建、團隊融合、媒體資訊、創業培訓等全方位服務的創業生態體系,并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經過近一年的發展,中關村創業大街入駐機構的模式和特點也在發生變化。如今的36氪已經不僅僅是科技新媒體,而是形成了科技新媒體、36氪融資平臺、氪空間三位一體的集成化服務,目前有認證創業者5500人、認證投資人800人、收錄創業項目超過17200個。3W也已經不僅僅是創業咖啡,而是打造了創業咖啡、創新傳媒、孵化器、基金、人才招聘等服務品牌,能夠為創業者提供交流空間、辦公空間、種子輪投資、人才招聘等系列服務;在服務創業者的同時,3W自身也發展迅猛,其旗下拉勾網已完成A輪融資。天使匯平臺匯集了超過1萬個創業項目,900位認證投資人,130多個項目完成融資。
以IC咖啡、硬創邦等為代表的硬件平臺型創業服務機構,以服務創客群體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為目標,將創客的奇思妙想和創意轉化為現實產品,為創客提供互聯網開源硬件平臺和創意思想碰撞交流的空間。
以創業家等為代表的媒體延伸型機構則主要利用媒體宣傳的優勢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包括宣傳、信息、投資等各種資源在內的綜合性創業服務。
而因果樹等卻是投資促進型機構,他們主要以資本為核心和紐帶,聚集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依托其平臺吸引匯集優質的創業項目,為創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并幫助企業對接配套資源,從而提升創業成功率。
像聯想之星、亞杰匯等教育培訓型機構,則側重對創業者進行創業教育和培訓輔導,以提升創業者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豐富的人脈資源,邀請知名企業家、創投專家、行業專家等作為創業導師,為企業開展創業輔導。
“‘北京市眾創空間’的稱號是對創業服務機構的肯定,也要求在未來創業服務機構能夠為更多更廣的創業者服務,孵化出更好的產品,帶動更多的創業者。”參與座談會的北京市眾創空間機構一致表示。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