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8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科學技術部在北京共同舉辦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發展專題研究班。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出席開班式并親自授課。
據記者了解,本次研究班共有31位學員,均為國家高新區所在城市或地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
國家高新區成區域經濟重要增長極
在研究班的第一堂課上,曹健林以“中國科技發展道路的回顧與展望”為主題授課。他表示,中國科技發展道路充滿曲折與艱辛,同時也不斷取得驕人成績。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全面且與時俱進的科技發展體系,在探索自然奧秘和支撐經濟、國防與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工程技術領域方面,我國用60多年的時間追趕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道路,追趕速度舉世矚目。目前,中國大地上正在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局面,大眾創新創業也出現了新特征:創新創業主體的大眾化,創新創業投資的前置化,創新創業服務的市場化,創新創業載體的寬泛化,創新創業組織的開放化,創新創業活動的社交化,
關于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概況,曹健林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起,中國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開始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到2015年,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29家。2014年快報上報統計的115家高新區共統計企業7.6萬余家,從業人員1524萬人。實現營業收入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4%;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新能源、文化創意、研發外包等新興產業在高新區迅速成長;35家高新區GDP占所在城市比重超過20%,其中3家超過50%,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在研究班上,科技部火炬中心黨委書記翟立新表示,進入21世紀,創新日趨活躍,各國紛紛推出創新戰略。美國推出創新戰略確保經濟增長與繁榮,英國把科學和創新置于英國長期經濟發展計劃的核心位置,德國則將高技術戰略提升為全方位、跨部門的創新戰略,推進德國成為全球創新領頭羊。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眾多技術取得突破,培育了一批新興產業,創新成為世界各國擺脫危機、獲得新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
對于如何加快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翟立新表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抓“一個核心、雙輪驅動、三個轉變、四個基本要求、五項重點任務”來推進。
“一個核心”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雙輪驅動”是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要同步發力;“三個轉變”是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四個基本要求”是緊扣發展,深化改革,強化激勵,擴大開放;“五項重點任務”是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完善人才發展機制,著力營造良好政策環境,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
翟立新希望國家高新區能以秉承宗旨、聚焦高新為導向,以銳意改革、提升效率為重點,以開放合作、集聚要素為思路,以優化環境、培育企業為抓手,發揮高新區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讓國家高新區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中發揮更重要的引領作用。
國家高新區成創新創業示范高地
據記者了解,研究班還圍繞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創業服務、案例和現場教學四個方面的內容,開設8次專題講座、3次案例交流與研討和1次現場教學,這些內容將對推動國家高新區工作起到積極有益的作用。
其中,在案例交流方面,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楊躍承表示,大眾創新創業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基礎,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國家高新區要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成為大眾創新創業的示范高地。2015年2月4日,“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啟動;2月8日,成都“創業天府”啟動;3月29日,上海“創業浦江”啟動;4月2日,“創業蘇南”啟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火炬已經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點燃。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表示,目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業表現出六個新特征:創業社區的不斷興起與服務升級、“天使投資+合伙人制+眾籌”成為主流創業模式、大企業支持員工內部創業成為必然選擇、股權獎勵成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產業鏈讓位于創業生態圈、基于尖端技術的創業不斷涌現。中關村是首都跨行政區的高端產業功能區,形成了“一區多園”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現在的中關村是我國最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地,未來的中關村要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武漢東湖高新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科技新城建設不斷提升。”武漢東湖高新區工委書記胡立山表示,下一步“光谷”要緊緊抓住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力爭聚集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研發轉化一批國際領先科技成果,做大做響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創新品牌,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園區。
在研究班結業儀式上,沈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楊亞洲對此次研究班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此次培訓可以用“高、新、精、活”四個字概括。“高”是師資力量較強、授課水平很高,導師既有部門領導、企業和技術專家,也有高新區的負責人,都是業界的佼佼者,實戰經驗豐富。“新”是內容新,既有“互聯網+”、大數據、創新創業、眾創空間,也有《中國制造2025》等。“精”則體現在課程的精選,13門課整合在一起,系統性強,關聯性高,很好地滿足基層工作的需求。“活”是課程編排靈活,不僅有專家、學者,還有創業者本身,同時也有學員之間的交流互動。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