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國版“工業4.0”規劃——《中國制造2025》終于落地。
《中國制造2025》提出,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百年時,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中國制造2025》的全部內涵,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給出的答案是“由大變強”。
發展戰略“三步走”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我國已建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產業規模占整個世界制造業20%左右。但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品牌質量水平不夠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仍然“大而不強”。
“我們提出‘三步走’戰略,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中國制造2025》是‘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一步,也是我國首次系統提出制造強國綱領性規劃。”苗圩表示。
苗圩同時用“一二三四五五十”來概括《中國制造2025》的內容框架。
所謂“一”,是指一個目標,就是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最終實現制造業強國的目標。
所謂“二”,是指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這個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制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國制造業所要占據的一個制高點。
所謂“三”,就是要通過“三步走”的戰略,大體上每一步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們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
所謂“四”,是指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合作共贏的
四項原則。
所謂“五五”,第一個“五”就是有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第二個“五”就是實行五大工程,即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工程;強化基礎的工程,即強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綠色制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所謂“十”是指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在技術、產業化上尋求突破。
那么,在這十大領域中,哪些領域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率先取得突破?苗圩表示,在這十大領域中,可以說每一個領域都有一些新的突破點,或者叫新的增長點,都在孕育和培養當中。以航空航天為例,北斗系統的發展和應用在今后的幾年時間內,將會迅速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規模。“我們現在的精度、覆蓋范圍大概已經可以達到美國GPS系統的水平,對民用開放這一塊,差距逐漸縮小,這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創新驅動為發展主線
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既是愿景,更是現實發展的迫切需要。
“中國之所以是制造大國而不是制造強國,就是因為缺乏技術創新,創新能力比較弱。在《中國制造2025》里面,第一個解決的問題就是制度創新不強的問題;十項任務的第一項任務是提高國家創新能力;五大工程的第一個工程是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在基本方針里也提到創新驅動。所以說,創新是《中國制造2025》的一條主線。”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院長羅文表示。
近幾年來,我國的研發投入規模一直處于世界前列,201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18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但與世界強國相比,產業創新能力還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我國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達50%以上,95%的高檔數控系統、80%的芯片、幾乎全部高檔液壓件、密封件和發動機都依靠進口。而“中國創造”的一個具體體現就是技術創新。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不僅會帶動傳統制造領域的生產率提高和產品性能提升,還會帶來戰略性新興產業數量眾多的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產品、新設備的出現。
“必須把增強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創新能力,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表示,建設制造強國,不是簡單扶持哪個產業,而是強調動員一切可動員力量激發創新,帶動制造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提升。
智能制造成主攻方向
在《中國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定位為中國制造的主攻方向。
《中國制造2025》明確要求加快發展智能裝備和產品,推動制造過程智能化,重點建設數字化工廠,深化互聯網在制造業的應用,提供個性化產品。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苗圩表示,所謂智能制造就是要研發出一批智能化的產品。同時,要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另外,在企業層面,要建立起一個工業互聯網或者物聯網。實現任何人之間都可以做到信息的無縫銜接、實時的交流和共享。將來可以在四個維度,即物和物、物和人、人和物、人和人之間實現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
“智能制造會給制造業帶來‘兩提升、三降低’。‘兩提升’指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指研制周期大幅縮短,運營成本大幅下降,產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表示。
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專家指出,從當前中國制造業存在的問題來看,主要還是在裝備制造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這也是未來國家和企業需要花大力氣去追趕的兩大領域。
據記者了解,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發布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實施方案,并計劃今年選30個以上試點示范項目,未來將連續3年實施試點示范,邊示范邊總結邊推廣,2017年準備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