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當前,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正在日益加深,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和國際先進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互聯網大國,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在這一過程中,要牢牢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快推進“互聯網+制造”發展,推動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當前,我國已具備了推進“互聯網+制造”的現實基礎。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深度發展,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之舉。
“互聯網+”引發制造業發展方式深刻變革
“互聯網+”推動生產制造模式變革,智能制造成為新型生產方式。互聯網在制造業領域應用日益廣泛深入,推動生產制造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工業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實現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促進機器運行、車間配送、企業生產、市場需求之間的實時信息交互,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產品集成組裝等全生產過程變得更加精準協同。工業云平臺成為新型生產設施,為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經營管理等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資源支撐和服務保障,工業生產要素實現優化整合和高效配置。3D打印重塑產品生產組裝方式,虛擬設計、精準制造、數據制造的能力大幅提升。工業大數據應用將貫穿設計、制造、營銷、服務全過程,成為生產輔助決策的支撐,更成為企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要素。
“互聯網+”推動產業組織創新,網絡化和扁平化成為企業組織結構的新特征。通過利用互聯網,工業企業生產分工更加專業和深入,協同制造成為重要的生產組織方式,只有運營總部而沒有生產車間的網絡企業或虛擬企業開始出現。例如,小米公司總部只有研發設計人員,其生產、物流、銷售等業務全部外包給合作企業,并通過互聯網與合作伙伴進行業務聯系,運營著龐大企業網絡。網絡眾包平臺改變了企業的發包模式。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企業營銷渠道搬到了網上。供應鏈集成創新應用,使每個企業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統的一個端點,不同企業的原材料供應、機器運行、產品生產都由網絡化系統統一調度和分派,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日益網絡化實時化。
“互聯網+”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制造業服務化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有三種主要形態:一是工業企業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運維、遠程監控等信息服務,實現制造服務化轉型。二是工業企業在推廣應用互聯網的過程中,衍生出信息系統咨詢設計、開發集成等一系列專業性信息服務企業。三是工業互聯網在應用中產生各類平臺型服務業,專門為工業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銷售等互聯網信息平臺服務,衍生出眾籌、眾包、眾設等新型信息服務企業。
“互聯網+”推動產業創新方式變革,協同創新成為產業技術創新的新模式。互聯網突破了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整合了各種優勢資源,形成跨領域、網絡化的協同創新平臺。
我國制造強國建設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互聯網+”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巨大空間。互聯網時代,企業不再是簡單地聽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與用戶隨時互動,并讓其參與到需求收集、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云”“網”“端”越來越成為制造企業發展的新基礎設施,用戶、原料、設備和產品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實時交互和有效交流,極大地促進了產品、裝備、管理、服務和產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互聯網+”為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帶來了難得機遇。隨著外貿增長趨緩、內需拉動乏力、人口紅利減弱、資源環境壓力增大,我國制造業發展動力亟需由主要依賴傳統增長領域轉向新的增長點。隨著互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的不斷深化,電子商務、眾包眾創、線上到線下等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醫療、遠程教育等新產業迅猛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互聯網+”為促進消費升級和激勵萬眾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創新應用推動了智能終端、電子商務、在線服務、遠程培訓等領域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目前,我國擁有6.5億網民,3.6億網購用戶。如此巨量的市場規模,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如能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培育出眾多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將會極大地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的競爭地位。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正在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在網絡經濟下,不僅供應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關者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中,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創客”“眾籌”“眾包”等方式獲取大量知識信息,參與創新創業。
“互聯網+”為制造強國建設帶來了重大挑戰。當前,互聯網技術正處于快速升級、持續換代的發展階段,由此將帶來系統兼容、標準規范、升級維護等一系列潛在風險。我國在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網絡攻擊對抗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還較為薄弱,網絡安全技術和產品研發不足,總體上仍缺乏應對網絡信息安全新威脅的有效手段。
大力推進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深度發展
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制定和實施工業互聯網發展指導意見,繪制工業互聯網發展路線圖。加快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開發面向信息物理系統研發應用的智能控制系統、工業軟件和相關工具。推進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培育智能檢測、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組織方式。發揮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引導其加快和制造企業密切融合,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面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領域,發展智能制造單元、智能生產線、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提高重大成套設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結合汽車、裝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紡織服裝等行業特點,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云制造、智能物流管理。推進重點行業智能制造應用示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分類開展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企業試點。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健全服務體系、強化產業支撐、建立創新機制,逐步培育形成智能制造生態系統。
著力培育新型工業組織。引導制造企業革新理念,加快向互聯網生產方式轉型,建立以用戶為中心、平臺化服務、社會化參與、開放共享的新型組織模式。建設面向制造業的眾創空間,為用戶深度參與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網絡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鼓勵引導制造企業積極應用移動電子商務、在線定制、線上到線下等新型業務模式。鼓勵發展虛擬企業,支持企業通過互聯網形成專業化分工、協同制造和產業鏈競爭等新型組織。
推動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引導和支持制造企業圍繞拓展產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強集成能力、滿足深層需求等,向服務環節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在線監控、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新業務。大力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提高方案設計和綜合集成能力。支持融資租賃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廣大型制造設備、生產線等融資租賃服務。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創新業務協作流程,提高產業鏈整體效率。
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圍繞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產學研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新機制、新模式,建設一批面向區域或全國的制造業創新中心,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網絡。支持建設重點行業領域制造業工程數據中心、科學研究和試驗重大設施、智能制造創新設計應用中心,促進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開放共享。著力突破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瓶頸,加快集成電路、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等核心關鍵技術創新。
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審查制度,加強供應鏈安全保護,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使用的重要技術產品和服務開展安全審查,提高產品和服務安全可控性。加強能源、電力、航空航天、先進制造等重要領域工業控制系統,以及物聯網應用和關鍵裝備的信息安全檢查、監管和測評,針對大型工控系統加強連接管理、組網管理、配置管理、設備選擇與升級管理、數據管理、應急管理等。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工控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力度,結合重大科技專項等的實施,發展國產工控芯片、工控操作系統、系統集成技術以及安全防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