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互聯網+”盛行的時代,“互聯網+”正被演繹著不同的內涵與外延,也被詮釋著不同的定義與解讀。這也意味著,“互聯網+”將給各個傳統行業帶來許多不同、未知的變化,那么“互聯網+”又會給能源裝備業帶來什么?
由于能源裝備制造業是支撐中國大幅提升能源供應水平和利用效率、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普遍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基礎,因此,能源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的突破。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其突破口在于加強關鍵設備和大型設備的制造和研發,掌握裝備制造產業的核心技術。這些需要能源裝備制造業實現智能轉型,融入創新元素,將產品從低端向中高端升級。
有專家指出,“互聯網+”對傳統制造業實現智能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驅動作用,將促使能源行業智慧化發展。
在6月24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味著“互聯網+”戰略進入部署實施階段。《意見》明確,將推進“互聯網+”,促進協同制造、智慧能源等若干能形成新產業模式的重點領域發展目標任務。
能源裝備制造業本身是技術密集、關聯度高的戰略性產業,“互聯網+”的東風,對能源裝備產業和互聯網行業進行融合創新,帶來了新生態。
馬化騰認為,“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的生態。騰訊已經聯合能源央企和地方政府,不斷布局“互聯網+”。
目前,騰訊已經與中石油、國家電網等合作,聯手推進“互聯網+”融入傳統行業。5月底,騰訊與四川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互聯網+”落地。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四川省2015年“互聯網+”重點工作方案》已經明確:將引入騰訊等優質互聯網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優化升級四川省裝備制造業中小企業科技服務港等公共服務平臺企業,共同建立“互聯網+四川制造”、“四川云網”,并將發力石油、發電設備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
此外,《中國制造(2025)》提出大力推動十個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其中六個和能源有關,并將兩化作為關鍵詞,強調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在我國制造業升級過程中的牽引作用。
這些政策給能源裝備制造引入“互聯網+”做出引導,無疑十分利好兩個產業的融合發展。
在能源裝備產業,單純的生產制造已經難以形成足夠的競爭力和利潤,能源裝備市場在逐漸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的環境下,依靠投資拉動產業發展應對傳統生產制造利潤的萎縮,將成為歷史。為改變能源裝備產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增加環境成本的局面,行業必須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由于互聯網技術從各個層面滲入產業發展,催生各種新技術、新模式,不斷孕育大量新業態,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互聯網+”恰逢其時,加速了能源裝備產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
不可否認,大部分能源裝備企業依賴實物產品生產,即便產量可觀甚至遙遙領先,但營業收入和利潤問題還是令企業頭痛的難題。曾經的價格優勢,也隨著歐美國家將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裝備生產和加工制造逐步流回本土,而被逐漸削弱。有專家認為,追其根源在于服務性增值業務在總產中占比過于偏低,必須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能力。
近年來,大型能源工程規模化建設,也給設備維護市場帶來巨大市場需求。如果“互聯網+”與傳統能源裝備業深度、默契融合,將助推能源裝備生產性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將“互聯網+”嫁接到能源裝備產業,不應簡單局限于電商模式的應用,應全方位融入生產、流通、運輸、消費等整個產業鏈條,才能發揮“互聯網+”更大的價值,帶動能源裝備行業運行效率發生質的改變,加速實現轉型升級。
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信息化技術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不可能將產品質量、關鍵性基礎技術和管理環節等問題全部解決。同時,我國能源制造業信息化發展,本身就存在重視產品、技術、研發、引進,輕服務、標準、需求、創新等問題。因此,“互聯網+”融入能源裝備制造業,需要針對行業具體情況,正確被行業決策者和相關執行者理解應用, 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政策。
另外,有業內人士指出,能源行業是高度壟斷的行業,引入“互聯網+”,需要融合通信、互聯網、金融資本等各個方面,互聯網很可能倒逼能源行業變革。這些變革可能將涉及能源消費、能源技術以及能源生產各個方面。同樣,可能影響到產品如何制造,在哪里制造等方面,甚至將會對傳統能源裝備產業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重塑能源裝備產業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