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6月29日,受國務院委托,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報告信息化建設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工作情況。他表示,我國信息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各領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成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寬帶通信網絡,到2015年3月,長途光纜線路長度接近93萬公里,光纖接入到戶/辦公室(FTTH/O)端口達到1.86億個,全國93.5%的行政村開通寬帶,移動通信基站達353.9萬個,固定電話、固定寬帶、移動電話、互聯網用戶數分別達到2.5億、2億、12.9億、6.5億,其中4G用戶超過1.6億。
在談到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進展情況時,苗圩介紹,加強統籌協調,健全兩化深度融合政策體系;實施重大工程,推動重大產品和成套裝備智能化轉型;創新工作機制,推廣普及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堅持多措并舉,以信息通信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開展試點示范,引領制造業生產方式持續變革;優化發展環境,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夯實產業基礎,增強兩化深度融合支撐服務能力。
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
苗圩承認,盡管當前階段我國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已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但仍面臨一系列突出問題。
——與信息網絡在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布局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相比,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明顯不足,基礎設施仍不能滿足兩化深度融合的需要,寬帶網絡速率相對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
——信息通信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薄弱,標準和知識產權缺失、關鍵器件依賴進口、集成服務能力差、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國產研發設計工具、制造執行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件相對缺失,跨學科、跨領域政產學研協同、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尚不健全。
——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數據共享安全隱患問題突出,數據跨區域、跨部門的應用、保護和開放缺少統一規定。
——政策缺乏合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技術、產品、安全、應用協同互動機制尚未建立,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融資體系不健全,支持融合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仍需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
——制度和法律體系亟待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和應用帶來新業態、新模式,電子商務、數據開放、信息安全、互聯網金融等新業務健康發展亟待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法律環境。
推動兩化融合面臨的新形勢
苗圩分析說,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各國圍繞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打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競爭日趨激烈。要準確把握當前兩化深度融合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重塑國際競爭優勢。
——信息通信技術處于加速發展和跨界融合的爆發期,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主導力量。
信息通信技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創新最活躍、交叉最密集、滲透性最強,以無線、寬帶、移動、泛在為特征的網絡建設和應用推動著群體性技術突破。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推動生產方式持續變革。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線,是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的核心。
——圍繞數字競爭力的全球戰略布局全面升級,塑造國家長期發展新優勢的國際競爭加劇。
信息已經成為與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戰略資源,成為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不斷強化信息化背景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權,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選擇。
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工作重點
苗圩表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重點是圍繞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緊制定“1+X”實施方案和規劃體系,組織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等重大工程,努力在若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以實現重大產品和成套裝備的智能化為突破口,以推廣普及智能工廠為切入點,以搶占智能制造生態系統主導權為核心目標,加快提升制造業產品、裝備及生產、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行動計劃,促進業務模式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先發優勢,在工業領域加快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行動計劃,培育基于互聯網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完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
適應當前全球科技創新交叉集成、跨界融合、集群突破新趨勢,加快構建面向制造業重大共性需求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
——完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
把信息化作為中小企業拓展市場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創新活力、促進集群發展的重要途徑。
——建設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
統籌規劃、整合資源、超前布局,推動網絡長期演進和技術升級,為兩化深度融合提供堅實支撐。
——加快建立現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體系。
進一步完善技術、產業、應用、安全互動發展的協調機制,加快建立技術領先、產業先進、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