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6月26日,國家“十二五”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煤炭綜采成套裝備智能系統開發與示范應用”項目,在太原通過了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它標志著在邁向“中國制造2025”進程中,中國煤機業已率先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向實現“無人采煤工作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一階段性成果,是多方共同發力,協同攻關的結果,是煤機企業與煤炭企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和“兩化”深度融合的典范。
創新亮點多市場前景廣闊
經鑒定,該項目各項機械性能指標和智能化功能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完成了千萬噸級綜采工作面產煤過程的自動化控制,滿足煤礦大采高厚煤層工作面的使用要求,且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該成果整體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鑒定委員會對該項目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最顯著的創新亮點有:一是,研發了分布式機載監測與控制系統,實現了采煤機的數據快速處理、信息可靠傳輸、提高了采煤機智能化程度。二是,建立基于仿形截割的調高控制模型,研發了基于電液比例控制技術的采煤機調高裝置,實現了采煤機滾筒高度自適應調節。三是,建立了基于振動加速度包絡技術的采煤機搖臂傳動系統故障診斷模型,研發了采煤機傳動系統故障智能診斷系統,實現了井下開采工況的搖臂傳動系統狀態監測、故障識別。
為了完成好該科研項目的15個關鍵核心智能裝置,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煤機有限公司和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自承擔該科研項目以來,積極組織平陽重工、山西煤機、山西科達、羅克佳華、向明機械、汾西重工等單位共同參與,并聯合中國礦大、太原理工大、太原科大以及國內外知名企業協同攻關,歷時三年,完成了從裝備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制造到示范應用。設備投入3.79億元。其中,國家補貼1億元予以支持,是“十二五”國家智能裝備發展專項中,資金補貼最大的項目。
一年多的工業性試驗表明:該套智能綜采成套設備在“十五個關鍵核心智能裝置的設計、制造和應用”方面,實現了自主創新,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套智能綜采成套設備在復雜地質條件下,運行正常,平穩可靠,各設備能自動協調運行,實現了采煤機、液壓支架和運輸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并且具有監測監控、自動診斷及故障預警能力,達到了千萬噸級綜采工作面產煤過程的智能化控制要求。其智能化傳輸網絡速度達100Mbps,單點故障時網絡自愈時間小于20ms,網絡傳輸延遲小于1ms,無線網絡傳輸速率達54Mbps;最高日產原煤3.2萬噸,最高月產85萬噸。通過協同攻關和集成創新,目前,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52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29項),多項技術填補國際空白,而價格比同類進口產品低30%以上。
專家介紹,該套設備集成了國內外的最先進技術,形成了高產高效智能開采先進新工藝,工作面操作人員由正常的12~16人減少到4~6人,人均效率提高50%,安全生產效益和社會效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更為重要的是,它的推廣運用,可改變傳統的機械采煤生產模式,完成井下跟機操作向遠程遙控采煤作業的跨越,極大的提高生產安全性及集約化開采水平。
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工業革命:生產方式上,制造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本地化、綠色化等特征;分工方式上,呈現出制造業服務化、專業化、產品鏈一體化、產業鏈分工細分化等特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是我們要搶抓的制高點,主攻方向則是智能制造。推動智能制造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
眾所周知,我國的煤機制造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煤礦井下智能綜采成套研制方面,由于起步晚、投資大、經驗少等原因,無論是研發,還是實際運用,目前都屬于起步階段。
我國作為世界產煤大國,煤機整體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卻落后于世界強國的先進水平,為此,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精神,決定聯合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加快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創新發展和產業化。
此次由太重煤機公司與西山煤電公司牽頭完成的國家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煤炭綜采成套裝備智能系統開發與示范應用”項目,對于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發展來說意義不凡。
筆者認為,對一批重點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國家應發揮好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作用,以鼓勵優勢企業積極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煤炭綜采成套裝備智能系統開發與示范應用”項目,設備總重量達1萬多噸,設備費用投入3.79億元,其中,國家支持1億元。如果沒有國家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很難想像,這樣一套龐大的井下智能成套裝備,能在短時間內研發成功,并躋身世界先進水平行列。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離不開國家的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
在邁向“中國制造2025”進程中,優勢企業要積極進取,勇于擔當,發揮好引領和示范作用。在這方面,太重煤機公司與西山煤電公司,堪稱煤機業與煤炭業合作的典范。“十一五”期間,兩家企業就合作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年產千萬噸級礦井大采高綜采成套裝備及關鍵技術》;此次再次合作,從方案討論,到研發制造,從地面聯動調試到工業性試驗,都可圈可點,不僅樹立了煤炭煤機企業合作的新標桿,更是對推動山西乃至全國煤炭煤機行業創新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還要有跨界思維,善于取長補短,協同攻關,積極走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之路。
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但還不是制造業強國,還有一批重大技術、重大裝備亟待突破,還缺少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因此,此次我國首套智能成套綜采項目,順利通過科技成果鑒定,是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