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中科大在服務機器人“可佳”底層平臺的基礎上,對主要零部件進行國產化改造,同時對底層控制和感知系統進行優化和升級。智能機器人“可佳”在低成本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圖為工作人員(左一)在進行服務機器人“可佳”的功能演示。 記者 張 端攝
7月8日,2015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在上海開幕,今年已辦至第四屆的該展會,規模以每年近40%的速度遞增,然而這還趕不上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高速增長。2014年中國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近1.7萬臺,同比增長達到驚人的77%;今年發展更加迅猛,5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1.3倍。
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消費國,在全球總銷量中占比超過五分之一;被視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元年的2014年,中國機器人產量快速增長,開始釋放出幾年來產業集聚的爆發性能量。今年對中國機器人產業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中國制造2025》部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把機器人列為中國制造業亟須強力發展的關鍵技術。
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王衛明在展會期間舉辦的論壇上說,“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就是要搶占新一輪產業的制高點,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機器人、3D打印等都是實現的手段。目前,國家從多個層面展開支持,開展了多個智能制造專項,正在制定的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預計將于今年年底發布。
各地正在爭相發展機器人產業。有世界工廠“最大車間”之稱的珠三角3年前開啟機器人時代,2014年呈井噴式發展,依托3C電子制造業的龐大體量,機器人及相關產業已具千億元規模。在長三角,上海機器人產業規模預計2020年達600億至800億元。浙江培育的7大萬億級別產業中,機器人產業代言先進制造業。江蘇機器人產業2017年規模計劃達千億元。在京津地區,北京市近日部署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出打造中國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高地。天津市發布機器人產業3年發展規劃,著重對發展機器人整機及配套零部件進行規劃。在西部地區,重慶市將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確定為10大新興產業集群,在5個區布局機器人產業……
政策支持和“機器換人”趨勢共同推動著中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向來是日、美、歐優勢明顯的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正在迎頭趕上,并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裝備事業部銷售經理柏登峰告訴記者,新松數字化智能工廠融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裝備和網絡信息技術于一體,輕點鼠標,配件出庫、傳輸、上下料、裝配、焊接、打標、入庫、倉儲等整個生產制造過程自動實現,居國際先進水平。
上海交通大學機動學院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高峰領導的團隊,5年成功研發多款國家973計劃“核電站緊急救災機器人”“帶腰六足步行機器人”等,能在潮濕、高溫、輻射等環境下完成任務。高峰說,“有力覺、視覺和觸覺,能夠自主行走的機器人才叫智能化機器人。”
目前,世界各國還在對服務型機器人投入巨資加緊研發,力爭在這一領域獲得突破。在這個各國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的領域,我國企業也在加倍努力,未來發展十分看好。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正在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生產企業很多,突出問題是要加大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加大基礎、配套、系統集成能力的建設,解決機器人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的制約瓶頸;不能一哄而起,搞低水平重復建設,要搞好產業規劃,加強引導,各方共同努力,建設一個健康、高水平、高質量的機器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