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時代指的是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環境管理時代,或者是以考核環境質量變化來衡量環保工作的時代。政府引導在環保產業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環境管理思路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必然為環保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在E20環境平臺、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2015(第九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上,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英民表示,本屆論壇以“效果時代的創業創新”為主題,說明環保產業界已經察覺出國家環境管理思路的重大變化。
趙英民指出,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時代,將環保產業從末端治理轉向全生命周期的生產綠色化;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管理模式,給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都為環保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分析,效果時代來臨之前,市場有三個特征:一是指標市場,只論指標,但指標未必能帶來環境質量的改善。二是表演市場,難以區分治污設施的優劣、運行狀態的好壞,可能導致低價競爭。三是關系市場。進入效果時代,環保設施將開始全面運營,排放指標將逐步廣泛公開,并受到嚴格監管,公益訴訟的介入將使環境違法成本急速上升。
北京東方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旭認為,“效果”包括幾個要點:第一,生態要打造好,強調綜合治理;第二,要引入好的產業,做項目的時候,需要做產業規劃;第三,最核心的就是當地的經濟發展,不僅是水清了、山綠了,真正的效果是人的愉悅和經濟的發展。
“面向效果時代,需要產業發展的支撐政策。”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向平表示,最近力推的PPP(公私合作伙伴關系)以及“水十條”等都是支撐性政策。在政策推動下,要強調企業的技術創新。其次要跨行業發展。只做污水處理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因為要的是水環境的效果。企業要通過跨行業合作,共同解決水污染治理、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等問題。環保企業關鍵要在業務、技術、管理、經營、團隊上,迎合面向效果時代的創新,水環境治理才會真正見效。
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劉晶昊也表示,技術革新需要不同技術之間的融合與創造,這是未來趨勢。環境治理中的水、固、氣相互關聯。在效果時代,需要不同專業方向的多種技術共同促成水、固、氣之間的關聯治理,以收到綜合效果;多種技術融合需要有正確的方向,才能經得起時間考驗,讓技術創新真正推動企業占領市場。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譚學軍強調,效果時代來臨,推動環境產業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標準體系給予支持。
摘自《經濟日報》